目录
- 1早年
- 2继位
- 3性格
- 4内政
- 5文化
- 6外交
- 7败亡
- 8轶闻
- 9家庭
>早年
美少年尼古拉一世(2张)
尼古拉一世是保罗大公之子,出生后约三个半月,父亲成为俄罗斯皇帝,称
保罗一世。尼古拉有两个哥哥,一个是后来当皇帝的
亚历山大一世,一个是康斯坦丁。还有一个姐姐安妮。1801年保罗一世在宫廷政变中被弑,亚历山大登上皇位,其时尼古拉还不满5岁。他的第一位教师是苏格兰人保姆贾妮‧莉昂小姐。1802~1803年他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学习
法语、
德语、
俄语、世界历史和世界地理。后来又增加
神学、
绘图、
算术、
几何、
代数、
物理等课程。他很早就出入剧院、化装舞会和其他宫廷娱乐场所。1809年开始学习一些更高级的课程,如政治经济学、逻辑学、伦理学以及兵法等。在语言方面又增添了英语拉丁文和希腊文。但他只爱军事科学,后来成为一位出色的军事专家。
尼古拉的教育被1812~1815年俄国的反拿破仑战争打断。1814年获准参军。此后曾在巴黎以及西欧、中欧的一些地方逗留。1815年11月4日在柏林举行的一次国宴上,俄皇亚历山大一世和普鲁士国王
腓特烈·威廉三世亲自宣布尼古拉与普鲁士公主夏洛蒂的婚约。1817年7月举行婚礼。1816年5~9月尼古拉漫游俄国,此后又去英格兰考察。回俄国后任工兵总监。以后几年又担任其他军职。
>继位
帅气青年尼古拉一世(3张)
1825年11月17日,亚历山大一世病逝于
塔甘罗格,没有子嗣,这样在亚历山大之后的皇位,本应由二哥康斯坦丁继承。但是康斯坦丁娶了波兰的一位女公爵为妻,也就是成为门第不当的婚姻。在当时的欧洲,高等贵族的这类婚姻不被法律承认,康斯坦丁等于是为此门婚姻自动放弃了继承权,这样皇位只能由尼古拉来继承。他的大哥亚历山大一世在临终前两年起草的密诏中,将尼古拉立为皇储。但由于是秘密遗诏,许多大臣并不知道。
圣彼得堡的大臣们向康斯坦丁宣誓效忠,并拥戴康斯坦丁做皇帝,但康斯坦丁本人不愿继位,宣布将皇位让给尼古拉。尼古拉也不愿意继承皇位,反而向康斯坦丁宣誓效忠。哥俩就这样推来推去,俄罗斯帝国从11月17日至12月14日这25天时间里,实际上处于无人统治的状态。
当康斯坦丁和尼古拉二人互相推让之际,一些贵族和军队中的部分高级军官策划发动政变。政变的组织者起初计划让皇帝退位,逮捕皇帝全家,后来又把目标改为逼迫尼古拉把皇位让给康斯坦丁,强迫
元老院通过组织临时政府、废除农奴制、废除贵族特权等法令。结果发动起义的军官拖延不决,迟迟没有采取果断行动,最后政变的两位主要组织者竟然拒绝参加起义。
1825年12月14日,由近卫军和海军官兵们组成的起义者队伍在
枢密院广场上结成战斗队形,包围枢密院,发动了政变。圣彼得堡总督试图干涉政变,但被起义队伍驱逐,并误伤致死。刚刚继位的尼古拉一世认识到他在军队和大臣们中间的威望很低,加上不愿在登基大典这一天动用武力,使自己的威望扫地,于是就采取了
怀柔政策,不断派出使臣和起义者谈判,并且迟迟没有向忠于他的近卫军骑兵部队下达镇压命令。
英俊潇洒的尼古拉一世(2张)
起义者一方组织混乱,缺乏能够果断采取行动的领袖人物,尽管在一天之内有数次机会可以占领冬宫,逮捕沙皇全家,完成政变,但他们也只是像示威一样,盘踞在宫前广场上,寄希望于尼古拉一世能主动做出让步。
双方就这样对峙到傍晚,局势变得紧张起来:这个政变的结局或者是尼古拉一世主动退位,宣布成立临时政府;或者是出动军队,镇压起义。无论如何,这个政变不可能拖到第二天。最终尼古拉一世决定,对起义者开始镇压。
尼古拉一世调来了炮兵部队,向集结在广场上的起义军开炮。在遭到沙皇近卫军炮兵的打击、骑兵的冲锋之后,起义部队四散溃逃,政变失败。夜幕降临的时候,政变的喧嚣彻底平静下来,街头上留下了上百具尸体。由于政变是在十二月份,起义者被称作“
十二月党人”,这次起义也就相应地被叫做“
十二月党人起义”。起义当天有1271人死亡,起义遭到镇压后又有上百人被判刑。
十二月党人的起义吓坏了尼古拉一世。在正式登上俄罗斯帝国皇位的那一天开始,尼古拉一世就不遗余力地扼杀一切革命和变革思想。赫尔岑曾说尼古拉一世“隆重地用绞刑架开始了统治”。
>性格

中年尼古拉一世
尼古拉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是和他的两位哥哥一样,只是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知识,而且对学业表现得也不是很热心。尼古拉不喜欢读书,但对军事很着迷,看过很多军事方面的书籍,而且还研究过建筑学。尼古拉在青年时代曾在军中服役,和战友们的关系不好,大家都认为尼古拉是一个冷酷自私而且傲慢自负的人。
尼古拉是个虔诚的
东正教徒,严格遵守东正教教规,很能约束自己,从不错过任何一个宗教活动。尼古拉不吸烟,也讨厌周围吸烟的人;从不饮用烈性酒,每天都坚持散步,从事锻炼。每天尼古拉的生活就像一架有规律的时钟。
尼古拉记忆能力超群,工作勤奋,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达到16至18小时。他崇尚严明的纪律,反复强调法律和秩序,经常亲自巡视军队、教育机构和国家机关,每次巡视都要对当地的工作作出评论,指出缺点,并给出更改建议。此外尼古拉还知人善任,在他执政期间,俄罗斯出现了一大批治国能臣
。
他是一个典型的独裁者。从儿时一直到死始终喜爱
军队,几乎达到发狂的程度。他的一切活动包括日常生活在内,都很缜密和精确。他把一副几乎无法承受的重担压在自己肩上,足足支撑了30年。他采取纯粹军国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统治方法。他的周围都是军人,在位后期他的直接助手几乎没有一个
文职人员。他派专使到俄罗斯各地去执行特殊使命,这些专使大都是跟随他左右的将军。但在这种铁的纪律的背后却是极端的腐败和混乱。尼古拉一世在处理国家事务时往往越过正式的渠道,他最讨厌审议、磋商或其他程序上的拖延,他严重地削弱了大臣会议、国家会议和参政院的作用,愈来愈依赖于在他直接和绝对控制下能够立即执行他的意图的特殊官僚机构。他经常利用在正常国家机器之外的特别委员会,这些委员会总是由他最信赖的几名助手组成。
>内政
尼古拉一世所有政务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巩固
中央集权,尽可能地把所有权力抓在自己手中。为此尼古拉一世下诏,成立皇帝个人的机要处,下设六个部门:一处负责皇帝的文件起草和收发,二处负责俄罗斯帝国司法工作,三处是秘密警察机关,拥有庞大的编制和极大的权限,三处的领导人同时也兼任内务部部长。四处负责俄罗斯的学校和慈善机关的工作,五处专门负责农民问题,六处专门负责高加索事务。
尼古拉一世是
君主专制的坚定维护者,尽全力铲除一切有可能危害他统治的苗头。在镇压了十二月党人起义之后,尼古拉一世在俄罗斯境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搜捕。他无法信任贵族阶层,总是怀疑贵族和高层军官们要酝酿政变,所以他把目光转向官僚阶层,商人和自由农,希望争取到他们的支持,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石。尼古拉一世开始着手解决农奴制问题,通过一系列法令减轻了农奴的负担,并小心翼翼地制定了农奴制度改革的措施,但这些措施一直没有得到实施。因为他认为“现在去触动它还是一件更加有害的事情”。
1829年,尼古拉一世加冕,宣布自己是波兰国王。此时在整个俄罗斯帝国版图内,只有波兰享有最广泛的自治。1830年至1831年间,波兰爆发了争取民族独立的爱国起义,但很快起义军就被镇压下去。起义失败后,尼古拉一世宣布取消
波兰王国的自治地位,解散了波兰议会和军队,开始在波兰境内推行俄制计量单位并用卢布取代原来的波兰货币。此外还重新对波兰进行了
行政划分,波兰被分割成为几个省,统统并入俄罗斯。
在内政方面,尼古拉一世除了巩固皇权以外,可以说基本毫无建树。但尽管这样,俄罗斯当时还是处在上升期,经济不断发展,1837年就建成了俄罗斯的第一条铁路。尼古拉一世成为俄罗斯的第一个火车司机:在铁路开通的典礼上,尼古拉一世亲自登上火车,向炉子里添了几锹煤,鸣响了汽笛,将火车缓缓驶出站台。
>文化

1835年的尼古拉一世
尼古拉一世在对内政策上,在文化方面主要是采取钳制措施。尼古拉一世时期的俄罗斯,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知识分子。当时俄罗斯的知识分子大多数出身于贵族家庭,受到西方进步思潮的影响,看到俄罗斯政治制度、
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落后,急于通过改革或者革命手段来改变俄罗斯。逐渐俄罗斯知识分子分化为两大阵营:西方派和本土派。西方派以
赫尔岑为代表,主张继续走
彼得一世的道路,在政治和经济体制上向西方学习,把俄罗斯改造成为一个欧洲国家;而本土派以哈米亚科夫为代表,主张鉴于俄罗斯有独特的历史和宗教传统,有独特的国情和现实社会
政治环境,俄罗斯必须走有别于欧洲各国的发展道路。
为了更好地控制思想,防止变革思潮的蔓延,尼古拉一世任命以保守闻名的圣彼得堡科学院院长乌瓦罗夫为教育部长。乌瓦罗夫颁布了多项法令,禁止贵族子弟去西欧留学,禁止从西欧进口书籍,停止在大学给学生们讲授哲学,颁布了严厉的报刊审查法令,被世人称为“铸铁般的报刊审查制度”。后来根据这项法令,干脆禁止发表任何带有政治观点的文章。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后,俄罗斯更加紧了对报刊的审查。
>外交
尼古拉一世在外交方面回到了以
神圣同盟为外交支点的思路上,加紧了对欧洲革命运动的镇压。就在尼古拉一世时期,俄罗斯获得了“欧洲宪兵”的称号。欧洲1848年革命期间,尼古拉一世曾应奥地利帝国的请求,向匈牙利派出10万人的军队,镇压了
拉约什·科苏特领导的匈牙利争取独立的起义,从而防止了
奥地利帝国的分裂。但奥地利并未因此对俄罗斯感恩戴德,在此后不久爆发的
克里米亚战争中,奥地利担心俄罗斯在
巴尔干半岛的扩张,因此站在了俄罗斯的对立面。尼古拉因此说自己是天下最傻的人,居然相信国家间还有道义。
奥地利帝国在同拿破仑的战争中曾是俄罗斯可靠的盟友,现却成为敌人,关系全面破裂。直至两个帝国都在一战后解体,俄罗斯和奥地利的关系也没能缓和。
俄罗斯在1806年至1812年、1828年至1829年两次对土耳其的战争中,沉重地打击了
奥斯曼帝国,土耳其日渐衰落。按照俄罗斯的要求,俄罗斯皇帝成为土耳其境内所有基督教徒的保护人,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还被迫在1830年承认希腊独立,同时给予
塞尔维亚、摩尔达维亚等地广泛自治。
尼古拉一世计划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彻底击败
土耳其。为此他还拉拢英国
维多利亚女王一起瓜分这个病人的财产。俄罗斯咄咄逼人的扩张势头引发了欧洲列强的不满和猜忌,他们担心强大的俄罗斯会对欧洲构成威胁,于是法国的
拿破仑三世和英国的外相
帕麦斯顿勾结起来,开始在政治上孤立俄罗斯。
>败亡
1855年年初,克里米亚战争已经进行到关键时刻,俄罗斯帝国败局已定,不甘受辱的尼古拉一世招来长子亚历山大,无限感慨地对自己的继承人说:“为俄罗斯服务吧。我本想把最困难、最沉重的担子挑起来,把—个和平的、一切安排就绪的、幸福的王国交给你,但
上帝作了另一种安排。”2月18日午夜,尼古拉一世命令给
莫斯科、
基辅、
华沙同时发报:“皇帝正在死去,并向所有的人道永别。”
>轶闻
尼古拉一世与普希金
俄罗斯的伟大诗人
亚历山大·普希金一生的主要创作活动正好集中在尼古拉一世统治期间。鉴于
普希金的盛名,尼古拉一世无法对他采取严厉的审查措施,不得不在表面上做出一些让步。1826年9月,尼古拉一世接见了刚刚从流放地归来的普希金。在会见中,普希金直言不讳地说道,他曾希望在12月14日那天和
十二月党人站在一起。尼古拉一世没有发怒,反而神态温和地表示,现行的书报审查制度不适用于普希金本人,普希金有完全的创作出版自由(事实表明,尼古拉一世个人担任了普希金的书报检查官)。在会见结束后,尼古拉一世当着周围的人盛赞普希金,把普希金称为“俄罗斯最聪明的人”。(普希金在决斗身亡后,尼古拉一世的表现极为冷淡。)
尼古拉一世从未真正信任过普希金,私下里把普希金称作是“自由派分子的领袖”,下令第三处的秘密警察对普希金进行跟踪。而普希金在流放归来的最初岁月里,对皇帝做出的亲和表态大为鼓舞,把尼古拉一世当作一位开明君主,并创作了一系列有关尼古拉一世的作品。但很快普希金就察觉到了尼古拉一世的两面手法,对
沙皇的态度冷落了下来。在1834年的日记里,普希金对尼古拉一世做出了著名的评语:“在他身上有很多士官长的东西和不多的彼得一世”。
为了更好地控制普希金,尼古拉一世任命普希金担任宫廷侍卫,使得诗人整天盘桓在宫廷中,为公职而疲于奔命。普希金在决斗中身亡后,尼古拉一世替普希金偿还了他生前欠下的债务,并给普希金的
遗孀和子女支付了大笔供养金。但是另一方面尼古拉一世在各方面限制各类纪念普希金的活动,限制普希金作品的出版,总之力图把普希金的影响缩减到最小。
>家庭
玛丽亚·尼古拉耶芙娜女大公(1819年8月18日-1876年2月21日)1839年与第三代洛伊希滕贝格公爵,马克西米利安·德·博阿尔内结婚,有后代。
女婴,胎死腹中(1820年7月22日)
儿女们(4张)
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维奇大公(1827年9月21日-1892年1月25日)1848年9月11日与萨克森-阿尔滕堡的亚历山德拉公主(亚历山德拉·罗西菲芙娜)结婚,有后代。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大公(1832年10月25日-1909年12月18日)1857年8月28日与巴登的塞西莉公主(奥尔加·费奥多罗芙娜)结婚,有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