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人名译典

详细信息 中文百科 Wikipedia 英语网搜 快捷查询窗口会自动接受剪贴板内容
作家名人录
余华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77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深造。1983年开始创作,同年进入浙江省海盐县文化馆。   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   1998年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2005年获得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现就职于杭州文联。

目录

  1. 1人物经历
  2. 2主要作品
  3. 出版书籍
  4. 长篇小说
  1. 短篇小说集
  2. 随笔集
  3. 杂文集
  4. 3创作特色
  1. 4获奖记录
  2. 5人物评价

>人物经历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祖籍山东高唐。后来随当医生的父亲华自治、母亲余佩文(父母的姓,是余华名字的来源)迁居海盐县 
1973年小学毕业。 
1977年中学毕业后,曾当过牙医,五年后弃医从文,先后进县文化馆和嘉兴文联。余华曾两度进入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深造,在鲁院期间,结识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女诗人陈虹。因陈虹在北京工作,余华后来迁居北京十余年。现居浙江杭州。 
《img_ommitted_1》

余华(5张)
1983年开始创作,同年进入浙江省海盐县文化馆。
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和苏童格非孙甘露等的创作形成了一股文学潮流,评论界称之为"先锋文学"。其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荷兰文、挪威文、韩文、日文等在国外出版。长篇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
1994年,长篇小说《活着》由张艺谋执导拍成同名电影。 
1998年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2002年获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
2004年10月,余华因心脏早搏,被迫休息了一个多月。《兄弟》上下两册基本消耗了作家两年的时间。
2004年获法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 
2008年凭借作品《兄弟》,获得第一届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 

>主要作品

>出版书籍

时间名称出版社
2018-1-1河边的错误时代文艺出版社 

>长篇小说

时间名称
1993活着
1998许三观卖血记
1993在细雨中呼喊
2008兄弟
2013第七天

>短篇小说集

时间名称
2004鲜血梅花
2004战栗
2004黄昏里的男孩
2004
2004我胆小如鼠
2004世事如烟

>随笔集

时间名称
2005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
2005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
2005《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杂文集

时间名称
2011《十个词汇里的中国》
2015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2017文学或者音乐 
2018我只知道人是什么 

>创作特色

《img_ommitted_2》
余华
余华并不是一名多产作家,他的作品以精致见长。作品以纯净细密的叙述,打破日常的语言秩序,组织着一个自足的话语系统,并且以此为基点,建构起一个又一个奇异、怪诞、隐秘和残忍的独立于外部世界和真实的文本世界,实现了文本的真实。余华曾坦言: "我觉得我所有的创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实。我的这个真实,不是生活里的那种真实。我觉得生活实际上是不真实的,生活是一种真假参半、鱼目混珠的事物。"由于先锋文本读者甚少,成名之后的余华及时地做出了调整,自《在细雨中呼喊》开始,他的作品不再晦涩难懂,而是在现实的叙述中注入适度的现代意识,以简洁的笔触和饱满的情感尽可能地获得读者最广泛的共鸣。 
余华的早期小说主要写血腥、暴力、死亡,写人性恶,他展示的是人和世界的黑暗现象。他小说中的生活是非常态、非理性的,小说里的人物与情节都置于非常态、非理性的现实生活之中。 

>获奖记录


荣誉奖项

>人物评价

余华是中国在国际上最出名的作家,他被誉为中国的查尔斯·狄更斯。余华以他的批判题材出名,写作很有洞察力和吸引力。(中国作家网评) 

当代著名作家---余华生活照片(4张)
先锋的余华在语言、结构、叙述方面为中国当代文学做出过杰出的贡献。(南方网评)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有一两个能用自己的文字把它写出来的人是很幸运的,能把有形的东西变成无形的东西真是太伟大了。我觉得余华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孟京辉评)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立即前往>>
名人名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英文名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简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