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典友情编辑(建议登录会员后操作)
所有专业
法学专业
医化专业
机械模具
IT术语
经济金融
应用文体
口语表达
提交修改或添加备注
编辑者:
编辑说明:您可以直接修改编辑中英文词条(句子),也可以在备注栏输入补充解释和支持材料,甚至可以上传图片。您编辑的内容将以署名方式展示给其他用户。您的参与,是我们的荣耀。我们建议您先登录/注册本站会员,认领本词条的编辑权。译典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
一部以人名翻译/英文姓名介绍为方向的在线词典。精心收集各类人名译文,方便翻译工作者参考查阅,尤其适合于外国英文人名译成中文,如输入巴西总统全名:Andres Manuel Lopez Obrador,会自动按西班牙语译法,转成中文“安德烈斯·曼努埃尔·洛佩斯·奥夫拉多尔”,数据库内容动态更新,欢迎共同编辑。
作家 名人录
杨绛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
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2016年5月25日,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105岁。
杨绛 人物经历 1911年7月17日,杨绛生于北京。
杨绛1923年,杨绛在启明上学,举家迁
苏州 。
1928年,杨绛一心一意要报考
清华大学 外文系,但南方没有名额,杨绛只得转投苏州
东吴大学 。
1932年,从苏州东吴大学到清华大学借读,并认识
钱钟书 。
1935年,杨绛与
钱钟书 结婚,同年夏季与丈夫同赴英国、法国留学。
1938年,杨绛随钱钟书带着一岁的女儿回国,回国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
清华大学 西语系教授。
1943、1944年,杨绛的剧本《
称心如意 》、《
弄假成真 》、《游戏人间》等相继在上海公演。
1981年发表的《
干校六记 》,已有三种英语、两种法语和一种日本译本。
1986年,她出版《回忆我的父亲》、《回忆我的姑母》、《记钱钟书与围城》。
1992年2月,法译本《
洗澡 》及《乌云的金边》在巴黎出版。
1997年,杂志第5期《方五妹和她的"我老头子"》,《十月》发表。
杨绛1997年3月4日,其女钱瑗因患脊椎癌去世。
1998年12月19日,其丈夫钱钟书去世。
2011年,百岁老人杨绛查出患有心衰,但她依旧乐观豁达,每天读书写作从不间断,晚上一点半睡觉。
2013年7月17日,杨绛102岁生日。
2015年7月17日,杨绛先生迎来104岁生日(虚岁算法105岁),身体依旧很好,仍然思路清晰、精神矍铄。
2016年5月25日凌晨,杨绛在
北京协和医院 病逝,享年105岁。
杨绛 个人生活
杨绛 婚姻爱情 杨绛 钱钟书(5张)
1932年春天,杨绛考入
清华大学 并与
钱钟书 相识。第一次见面,
钱钟书 就说:"我没有订婚。""我也没有男朋友。"杨绛回答。世纪佳缘由此展开。1935年,杨绛与钱钟书成婚,不久一同出国留学,无论在牛津或是巴黎,都留下了他们
相亲相爱 的足迹。在牛津,杨绛与钱钟书曾在诗歌里追忆他见到杨绛的第一眼:"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腼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
杨绛 人物趣事 不打扰父亲午休
有一次她拿了一本书,坐在父亲房里,大气不出,静静地翻,遇到要上厕所,或拿什么东西,也是如小猫行地,寂然无声。父亲一觉醒来,看到小天使般的杨绛默默陪侍在侧,心头一个咯噔,瞬间的温暖,岂是俚俗的一件"小棉袄"所能比拟!父亲就说:"其实我喜欢有人陪陪,只是别出声。"从此午休,都要杨绛陪。
勇敢说穿高底鞋
孩提时代的杨绛杨绛在北京出生,还不到100天,就跟随父母南下,移居上海,四岁,随父母重返北京,起初住在东城,房东是满族,她因此见识了梳"板板头",穿旗袍,着高底鞋的满族妇女。她们的高底不是像上海人那样嵌在鞋后根,而是位于鞋底正中,俗称"高底鞋",或依其形状称"花盆底"鞋、"马蹄底"鞋。满族女子穿上这种鞋,不仅身高陡增好多,而且走起路来,前倾后仰,婀娜多姿。父亲有一次问杨绛:"你长大了要不要穿这种高底鞋?"杨绛认真思索了一会,答:"要!" 。
懂事捡饭粒
杨绛六岁,进辟才胡同女师大附属小学读书。她中午不回家,在学校包饭。一天,小学生们正在用午餐,适逢一批客人进来参观,主陪的不是别个,正是杨绛的三姑母杨荫榆,她当时担任女高师的"学监"。贵客驾临,饭厅一片肃然,小学生们埋头吃饭,鸦雀无声。杨绛背对着门,没有看清形势,她吃得吧嗒吧嗒,面前掉了不少饭粒。三姑母见状,疾步走到她的跟前,附耳说了一句悄悄话,杨绛省悟,赶紧把饭粒捡起放进嘴里。旁边的小朋友看了,也照她的样子办。
杨绛 社会活动 从2001年起,杨绛将个人稿费捐给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到2014年已累计捐款一千多万元。
杨绛 主要作品 散文
小说
剧本
论集
译作
《干校六记》
《洗澡》
《春泥集》
《堂吉诃德》
《将饮茶》、《记钱钟书与
〈围城〉》、《回忆我的姑母》等)
《倒影集》
《称心如意》
《关于小说》
《吉尔·布拉斯》(法国文学名著,译稿经钱钟书校订)
《杂忆与杂写》、《听话的艺术》
《璐璐,不用愁!》
《风絮》
《小癞子》、《斐多》、《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
《丙午丁未年纪事》、《喝茶》
《小阳春》
《我们仨》、《忆孩时》
《大笑话》
《我在启明上学》
《玉人》
《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
《ROMANESQUE》
《老王》、《窗帘》、《收脚印》
《鬼》
《阴》、《流浪儿》、《风》
《事业》
杨绛 作品风格 杨绛文学作品语言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其沉定简洁的语言,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有时明净到有些冷,但由于渗入诙谐幽默,便平添几分灵动之气,因而使静穆严肃的语言自有生机,安静而不古板,活泼而不浮动,静中有动,动还是静。沉静诙谐中有沉着老到、雍容优雅的气派,锋芒内敛后的不动声色,有种静穆超然的中和之美。
(节选自《人在边缘──杨绛创作论》,《文学评论》1995年第5期)杨绛的文字韵致淡雅,独具一格,更难得的是,当她用这润泽之笔描写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时,拥有不枝不蔓的冷静,比那些声泪俱下的控诉更具张力,发人深省。
杨绛 获奖记录
作品获奖
▪ 2004 杰出成就奖 (提名) ▪ 2003 十大好书(中文创作类)第一名 《我们仨》 (获奖) ▪ 1986 西班牙"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勋章 (获奖) ▪ 1985 最佳散文 奖 《林奶奶》 (获奖)
杨绛 人物评价 "她坚忍于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操守,她坚贞于伟大女性的关怀与慈爱,她固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泊与坚韧,杨绛的内心是坚硬的,又是柔软的。"(
搜狐网 )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赠予杨季康(杨绛本名),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
钱钟书 评 )
"杨绛的散文平淡、从容而又意味无穷。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读她的散文更像是聆听一位哲人讲述些烟尘往事,在平静、平淡、平凡中有一种卓越的人生追求。"(中国小说学会副秘书长
卢翎 评)
"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
周国平 评 )
"杨绛让我看到了‘过去的品质’,这是一种哑光却不暗哑,低调却不哽咽,醇香却不刺鼻的品质,它像北极光:明亮、坚韧、耐寒,在人格的高纬度闪闪发光。"(
作家 黎戈 评 )
未输入合法搜索关键词!
名人名录
英文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