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人名译典

详细信息 中文百科 Wikipedia 英语网搜 快捷查询窗口会自动接受剪贴板内容
作家名人录
严歌苓
严歌苓,1958年11月16日出生于上海,美籍华人作家、好莱坞专业编剧   。作品以中、英双语创作小说,常被翻译成法、荷、西、日等多国文字。其作品无论是对于东、西方文化魅力的独特阐释,还是对社会底层人物、边缘人物的关怀以及对历史的重新评价,都折射出复杂的人性,哲思和批判意识。多年的沉淀和积累,直接和间接的经历与经验都成为了她的创作“矿藏”,甚至她和劳伦斯被美国联邦调查局“搅局”的爱情故事也写成了长篇小说《无出路咖啡馆》。张艾嘉执导影片《少女小渔》原作者,张艺谋新执导影片《金陵十三钗》原作者,《天浴》、《梅兰芳》 原作者及编剧,《小姨多鹤》等多部小说改编为热播电视剧。曾获华裔美国图书馆协会“小说金奖”、亚太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编剧奖。

目录

  1. 1人物经历
  2. 2个人作品
  3. 长篇小说
  4. 中短小说
  1. 编剧作品
  2. 3写作风格
  3. 4获奖记录
  4. 5作品荣誉
  1. 6人物评价
  2. 7家庭成员

>人物经历


1958年,严歌苓生于上海,父母离异,她和弟弟严歌平留在安徽。 
1970年,严歌苓考入成都军区,成为一名跳红色芭蕾舞的文艺兵。 
1978年发表处女作童话诗《量角器与扑克牌的对话》。
1979年,严歌苓主动请缨,赶赴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成为一名战地记者。死亡成为越南战地医院空气中闻到的特有味道,"潜伏"在严歌苓身体里的"作家基因"一下爆发了,她把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体验写进小说处女作《七个战士和一个零》中。 
1980年,发表了电影文学剧本《心弦》,次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成影片。仅仅只有二十余岁的严歌苓开始在文坛崛起。
1983年,严歌苓调到铁道兵政治部担任创作员,丰富的军旅生涯为她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当年严歌苓退伍,她的长篇小说《雌性的草地》及短篇小说《天浴》和《少女小渔》,均创作于这一时期。 
1986年,严歌苓在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写作楼遇到李克威,门当户对与相同的写作背景使得严歌苓和李克威很快相恋并结婚。 
1989年,严歌苓与李克威离婚。 
1992年,严歌苓与美国人劳伦斯在旧金山结了婚。 
1993年,李安购买了严歌苓的小说《少女小渔》的电影版权,严歌苓开始做编剧。同时,中央电视台和芝加哥电视台合作的电视剧《新大陆》登门让严歌苓做编剧。那一年严歌苓用所得到的3万美元,在劳伦斯的陪同下回南京买了公寓给母亲居住。 
2004年,美国外交部的政策松动,劳伦斯被"召回"复职重新做外交官。严歌苓跟着复职的丈夫一起被派往非洲,做起了专职的外交官夫人。多年海外旅居和在世界各地游历的生活让严歌苓的感情深沉、知识广博,并且艺术观念新颖。 
2009年2月,严歌苓担任编剧的《梅兰芳》刚"下线"不久,张艺谋又选中了她的《金陵十三钗》,这又将是一部大制作的电影。同年,由赵薇主演的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一个女人的史诗》热播,严歌苓再一次被大众所熟悉。11月,严歌苓最新长篇小说《寄居者》出版热卖,严歌苓又迎来事业新高峰。 
严歌苓走上了创作之路后,进入鲁迅文学院作家研究生班,与莫言余华迟子建成为同学。后又进入哥伦比亚艺术学院(位于芝加哥,非哥伦比亚大学 
就读,获艺术硕士学位及写作最高MFA学位,成为哥伦比亚艺术学院百年建校史上的首位华人校友。 
2017年12月21日,严歌苓入选"2017年度中国留学人员50人榜单"。 
2019年11月,严歌苓推出新书《穗子的动物园》 

>个人作品


>长篇小说

寄居者
马在吼
《英国和澳大利亚》
《美国》
人寰
扶桑
《绿血》
床畔 
芳华 

>中短小说

《危险关系》
梅兰芳
铁梨花
风筝歌
《失眠人的艳遇》
《倒淌河》
《谁家有女》
《继母》
白太阳
《避难》
红罗裙
天浴
《心弦》
白蛇 
《拉斯维加斯的谜语》 

>编剧作品

作品名称
时间
导演
《妈阁是座城》
2019-06-14
李少红 

>写作风格


刚柔并济、极度的凝练语言,高度精密、不乏诙谐幽默的风格为内在依托,与其犀利多变的写作视角和叙事的艺术性成为文学评论家及学者的研究课题,在多个国家已开展严歌苓文学研讨会。
其创作的"王葡萄"、"扶桑"、"多鹤"等主人公开创了中国文坛全新的文学形象。其作品无论是对于东、西方文化魅力的独特阐释,还是对社会底层人物、边缘人物的关怀以及对历史的重新评价,都折射出复杂的人性、哲思和批判意识。 
她吸收西方世界"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对"人"的价值观的透视,开始用西方文艺理论的价值判断来重新审视"东方人类"。
作品中,这些女性人物,在各种文化、政治、观念的夹缝中磨砺辗转,呈现出令人震撼的丰富深邃的"人性",引起读者深深的悲悯之情。
严歌苓曾说:"我到了国外之后,发现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写的。我不想控诉某个人。我只想写这样一段不寻常带有荒谬的历史运动,让读者看到一种非凡的奇怪的人性。我对人性感兴趣,而对展示人性的舞台毫无兴趣。" 她还说,"女人比男人有写头,因为她们更无定数,更直觉,更性情化。"也许在严歌苓眼中,女性更敏感,通过女性这一斑,可窥见全豹吧。
严歌苓笔下的女性人物有一个共性,就是她们都有一点点迟钝,有一点点缺心眼,是边缘的,弱势的。可就是边缘弱势的女性却如一滴水一样折射出丰富复杂的现实和人性。 

>获奖记录



澳门国际电影节


塞班国际电影节


亚洲电影大奖


台湾电影金马奖


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


>作品荣誉

2014年5月8日严歌苓获得"京华奖"荣誉称号。严歌苓谈及她的获奖感受时说:"这个奖是除了电影和小说之外,我获得的唯一的一个政府行为的奖。它给了我一种除了文学艺术肯定之外的肯定。" 
严歌苓的小说和剧本曾获多项国际大奖。 
她用中文写小说,几乎拿下了所有华语文学类的大奖。 
《陆犯焉识》荣获中国小说协会评选的2011年度长篇小说排行榜榜首
《The Banquet Bug(赴宴者)》获华裔美国图书馆协会"小说金奖"
美国亚马逊网站五星级图书
英国BBC广播的"睡前一本书"
《小姨多鹤》《当代》长篇小说"五年最佳小说"(2008)首届"中山杯"华侨文学奖最佳小说(2009年)
收录于新中国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2009年)
新浪网络盛典年度作家(2008年)
中国小说学会"年度小说排行榜"长篇小说组第一名(2008年)
《第九个寡妇》获中华读书报"2006年度优秀长篇小说奖"
新浪读书网 "2006年度最受网友欢迎长篇小说奖"等
《金陵十三钗》获《小说月报》第十二届百花奖原创小说奖(2006年)
《中篇小说选刊》优秀小说奖(2006年)
《拖鞋大队》荣获《北京文学》年度中篇小说榜首(2004年)
《扶桑》美国《洛杉矶时报》年度十大畅销书(英译本,2001年)
台湾联合报文学奖长篇小说首奖(1995年)
《白蛇》第七届《十月》中篇小说文学奖(2001年)
《人寰》上海文学奖(2000年)
第二届台湾中国时报百万小说大奖(1998年)
《拉斯维加斯的谜语》上海文学奖(1999年)
《天浴》美国影评人协会奖(1999年)
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编剧奖(1998年)
美国哥伦比亚艺术学院最佳实验小说奖(英译本,1996年)
《海那边》台湾联合文学奖短篇小说一等奖(1994年)
《虹罗裙》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短篇小说评审奖(1994年)
《女房东》台湾《中央日报》第五届文学奖短篇小说一等奖(1993年)
《学校中的故事》香港亚洲周刊小说奖第二名(1992年)
《少女小渔》台湾《中央日报》第三届文学奖短篇小说一等奖(1991年)
亚太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除夕甲鱼》台湾洪醒夫文学奖(1991年)
《一个女兵的悄悄话》解放军报最佳军版图书奖(1988年)
《绿血》全国优秀军事长篇小说奖(1987年)
2011年"2010春季电视剧互联网盛典"最佳编剧《幸福来敲门》 
2017年凭借《芳华》入围第5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提名 
2018年凭借《芳华》获得第2届"亚洲璀璨之星"最佳编剧奖 
。4月21日,凭借长篇小说《芳华》获得第16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2017年度年度小说家"奖。 

>人物评价

陈晓明

我以为中国文坛要非常认真地对待严歌苓的写作,这是汉语写作难得的精彩。她的小说艺术实在炉火纯青,那种内在节奏感控制得如此精湛。她的作品思想丰厚,她笔下的二战,写出战争暴力对人的伤害,生命经历的磨砺被她写得如此深切而又纯净。
——北京大学文学系教授陈晓明
雷达
严歌苓的作品是近年来艺术性最讲究的作品,她叙述的魅力在于"瞬间的容量和浓度",小说有一种扩张力,充满了嗅觉、听觉、视觉和高度的敏感。
——著名评论家雷达
梁晓声
与我们的一些作家经验式的写作不同,严歌苓的语言里有一种"脱口秀",是对语言的天生的灵气。
——著名作家梁晓声
贺绍俊
严歌苓为人物设计了基调,后来他们有了自己的生命和意志,走了自己的路,这种未知是阅读中最有魅力的。
——著名评论家贺绍俊
哈金
严歌苓是一位杰出的中国旅外作家……这是一本充满野心、情感丰富,且独特的小说。
——哈金
Abby Pollak
严歌苓擅长观察社会百态,她的文字时而让人大笑,时而让人陷入卡夫卡的噩梦里。《赴宴者》既是荒谬的身份错乱闹剧,也是尖锐的社会评论。
——Abby Pollak
Boey Ping Ping
严歌苓的文字美得像诗,在她笔下,无论是食物或水故事里的主人公都有了生命。她生动的描述和精彩的故事是绝佳的组合。
——Boey Ping Ping
《纽约时报书评》
一段跨世纪的对话,对人心善恶的不可预知做了一场巧妙的探索。
——《纽约时报书评》
泰晤士报
一位不凡的女作家,一个令人惊奇的故事。
《旧金山纪事报》
借着平易但有力的文章,严歌苓描绘了令人震惊的暴行与感官欲望。

>家庭成员

1.祖父 ---严恩春。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在厦门大学教书,是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的首位中文译者,在对时局的失望中自尽身亡。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跟她祖父的经历有密切联系,小说最真实的部分来源于她祖父的经历。严歌苓曾经透露"他是一个神童,十六岁上大学,二十五岁读博士,之后有着长达20年的大西北监狱生涯。"
2.父亲----萧马(1930.11.18~2011.10.10 ) 原名严敦勋,厦门人,作家。1946年加入上海市立工专学校学习。1948年因从事学生运动被开除,随即赴苏北解放区。先后在华东革命大学、皖北区党委农村工作团等部门从事文化工作。1957年后调到安徽省文联工作。现为安徽省文联委员、作协理事、中国作协等。解放初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哨音》、《破壁记》等。
3.丈夫----劳伦斯,外交官。在美国留学的日子,严歌苓邂逅了美国外交官劳伦斯,并因此受到FBI的监控和审查。但为了和她结婚,精通八国语言的32岁的劳伦斯在前途无量的外交官生涯与严歌苓之间,毅然放弃了前者。那是令每一个女子都堪以骄傲的。 

名人名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英文名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简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