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人物生平
- ▪早年坎坷
- ▪一路升迁
- ▪先见之明
- ▪投奔萧衍
- ▪封侯去世
- 2主要影响
- ▪政治
- ▪文学
- 3历史评价
- 4轶事典故
- ▪文通残锦
- ▪江郎才尽
- 5人际关系
- 6主要作品
- 7后世纪念
- 8史料索引
- 9艺术形象
>人物生平
>早年坎坷
《img_ommitted_1》
民权江淹塑像
江淹六岁就能作诗,十三岁时丧父。虽家境贫穷,但他很好学,性格内向不好交往。二十岁左右,教始安王
刘子真读"五经",并一度在新安王
刘子鸾幕下任职。此后转任新安王
南徐州从事,不久转任
奉朝请。
南朝宋泰始二年(466年),因刘宋建平王
刘景素喜欢有才学的人,所以江淹转入刘景素在南兖州的幕府。后来广陵县令郭彦文有罪,江淹受到牵连被关进监狱。
江淹在监狱中上书申说自己冤枉,刘景素看完上书后,当天就把他放了。
泰始四年(468年)春,江淹被举荐为南徐州秀才。同年秋,因所奏对策好而被评为优秀,并被任命为巴陵王国左常侍。
刘景素任荆州郡守,江淹随行任
镇将。
宋少帝即位后朝政昏乱,刘景素掌握大权,大家都劝他起兵反对朝廷。江淹总是劝谏说:"谣言招致灾祸,这是管叔、蔡叔一同灭亡的原因;抵触招来怨恨,七国诸侯王因此被杀。您不求国家的安危,听信左右的计谋,就又会看到麋鹿霜露出现在姑苏台上。"
刘景素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后来刘景素镇守京口,江淹又任镇军参军事、
南东海郡丞。刘景素与几位贴心的人日夜策划谋反,江淹知道灾祸将要发生,写了十五首诗劝谏他。
刚巧东海郡太守
陆澄遭父丧,江淹作为郡丞自认为应该代理郡守,刘景素则启用了司马
柳世隆。江淹坚决请求,刘景素很气愤,告诉选官部,将江淹贬为建安郡吴兴县令。江淹任县令三年。
>一路升迁
升明元年(477年),
萧道成执政,听说江淹有才能,召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
不久荆州刺史
沈攸之起兵作乱,萧道成问江淹:"天下这样乱,你看怎么办?"江淹回答说:"过去项羽强,刘邦弱;袁绍人多,曹操人少;项羽曾分封诸侯,最后还是自杀受辱;袁绍曾统占四州,最后还是成为败军之将。这就说明‘有德行就有天下’。您何必忧虑呢?"
萧道成说:"听到这种说法的人很多,你讲详细一点。"江淹说:"您勇敢又有奇谋,是必胜之一;宽容仁厚,必胜之二;贤能的人都为您尽力,必胜之三;人民的心都向着您,必胜之四;奉天子的命令讨伐叛逆,必胜之五。沈攸之志向大器量小,必败之一;有威权而无恩服,必败之二;士卒无心作战,必败之三;官吏和绅士不喜欢,必败之四;兵力分散在几千里的战线上,不能相互救助、共同克服困难,必败之五。所以说即使有十万叛兵,最终也会被我们擒获。"萧道成笑着说:"你说的过头了。"当时军队战书文告,都让江淹起草。
升明三年(479年),萧道成升任相国,将江淹补为记室参军事。
南朝齐建元元年(479年),江淹改任骠骑豫章王记室,兼东武县令,参与草拟诏书册令,并撰写国史。不久升任
中书侍郎。
延兴元年(494年),江淹在原任的基础上兼任
御史中丞。
当时担任丞相的
萧鸾对江淹说:"你过去在尚书台中,不是自己分内的事不随便管,当官不太严也不太松很适度。现在任
南司,一定能震慑严肃百官。"江淹回答说:"现在只是例行公事,恐怕才小志短,不能胜任啊。"
于是以长期有病不管帝王陵墓事宜罪,弹劾中书令
谢朏、司徒左长史
王缋、护军长史
庾弘远。又上告前益州刺史
刘悛、梁州刺吏阴智伯两人私藏货币上万,立即交给廷尉定罪。临海太守
沈昭略、永嘉太守庾昙隆,还有不少郡二千石官员及大县的长官,大多被弹劾惩治,由此内廷外府对他都很恭敬。萧鸾对江淹说:"自刘宋以来,不再有严格清明的中丞,你可以算得上仅有的一个。"
>先见之明
永元二年(500年),平西将军
崔慧景发兵围攻京城,官吏都去投靠他们,呈上自己的名片。江淹装病在家没有去。崔慧景兵败被杀后,世人都信服江淹有先见之明。
>投奔萧衍
永元三年(501年),朝廷任命江淹以秘书监的身份兼任
卫尉,江淹坚决请求辞官但没有得到同意,只好就任,江淹对人说:"这并不是我想当官,世人都知道,只是借我的空名而已。而且自然变化的时序和人世的事物,不久就会发生变化。孔子说:‘有文事的人必定有武备。’事到临头再作打算,何必忧愁呢?"不久又任领军
王莹的副手。不久后,
萧衍在襄阳起兵,等到萧衍的军队到新林时,士族官僚对他并不看好,人人安之若素,而江淹却脱去官服,穿着百姓的衣服来投靠,萧衍提任他为冠军将军,仍任秘书监。不久兼任
司徒左长史。
中兴二年(502年),转任相国右长史,仍任冠军将军。
>封侯去世
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任
散骑常侍、
左卫将军,封为临沮县开国伯,食邑四百户。江淹便对子弟说:"我本来是个无实权的官,不想富贵,如今这样的官位,实在是有愧。平生总是说知足。人生只要快乐,何必求富贵呢。我功成名就,正想回到家里过平常人的日子。"同年,因病改任为
金紫光禄大夫,并改封为醴陵侯。
天监四年(505年),江淹去世,终年六十二岁,梁武帝萧衍为他穿素服致哀,并赠钱三万、布五十匹。谥号宪伯。
>主要影响
>政治
永元三年(501年),
萧衍在襄阳起兵反抗朝廷,江淹微服出奔萧衍军,投入萧衍府。此时江淹正担负着守卫宫城的任务,他的投奔,对萧衍是如虎添翼。萧衍对江淹也非常重视,任命他为
冠军将军,仍任
秘书监。中兴元年(501年),萧衍又任命江淹为
吏部尚书,利用江淹的影响力为自己的建梁网罗人才。江淹出身于贫寒的一般士族,却审时度势,凭借自己过人的政治眼光和出色的个人才华,最后受封醴陵侯。在朝代更替以及残酷的政治斗争中,维护了自己及其家族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济阳江氏在南朝的政治存在。
>文学
辞赋
江淹是南朝辞赋史上的名家,他现存辞赋二十八篇,全部为抒情咏物赋。江淹的辞赋传承了汉赋中"贤人失志"和"咏物"两大主题,并进一步将它们发展成以描摹内在感情为主的抒情小赋和以情思见长的体物小赋。在理解传统的基础上,又融入了他自身的人生遭际之悲,使辞赋从整体上呈现出"悲情"的风貌。江淹特别善于摹写这些"悲"情,并有一系列的"悲情"作品。 如《
恨赋》、《
别赋》等。江淹的辞赋在艺术风貌上还呈现出悲慨劲健之气,又在古意中流出一股清丽之韵,一扫当时赋坛上流行的靡靡之音,代表了当时辞赋的极高水平。
同时,江淹是继
扬雄、
陆机之后的又一个模拟大家。他从文学和地域的关系、温软甜媚的文风对文坛的负作用以及"贵古贱今"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模拟的文学理论。这一理论不仅指导了他诗歌的创作,对其辞赋创作也有着指导意义。江淹善于吸取众家之长,无论是从纵向还是横向的层面上看,都能巧妙借鉴,化为己用。从模拟的形式上看,又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征:他最擅长的方法是巧妙化用他人的语句和意象,为自己所用,并且不着痕迹,可称之为"化句化意法";或者直接对前代赋进行同题的整篇模拟,表达自身的思想感情,可称之为"拟篇法";或者传承
楚辞、
汉大赋中"反复致意"、对事物铺排"类化"的描摹、用对话结构全篇的形式,可称之为"拟式法"。
诗歌
江淹总共有诗歌一百四十二首,受当时主流文风和时代世风的影响,他在创作上努力追求新变,江淹正处于处于元嘉诗风向永明诗风的过渡时期,但其诗风既不追求古奥艰涩,又不崇尚浅俗艳丽,他自我标榜作家的文学创作要体现个性,应该有"惊魂动魄"的艺术功效,同时兼具真、善、美等情志。
另外,江淹善于摹拟,在他的一百四十二首诗歌中,有四十八首拟古诗。江淹的拟作在摹拟对象、语言、题材、思想内容、风格等方面都达到了神形兼备的境界。摹拟的逼真,反映了其高超的摹拟技巧,也体现了其创作中尚奇求新的一面。拟古而意深,在诗中注入复杂的个人情感,别有一番新意。江淹的拟诗既传达了个人的文学观,也对后人的文学创作与文艺批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历史评价
《梁书》:①淹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退,时人皆谓之才尽。②观夫二汉求贤,率先经术;近世取人,多由文史。二子之作,辞藻壮丽,允值其时。淹能沉静,昉持内行,并以名位终始,宜哉。江非先觉,任无旧恩,则上秩显赠,亦末由也已。
南朝文学批评家
钟嵘《
诗品》:齐光禄江淹,文通诗体总杂,善於摹拟,筋力於王微,成就於谢朓。
南宋文学家
叶适《对读文选杜诗成四绝句》:江淹杂体意不浅,合彩和音列众珍。拣出陶潜许前辈,添来庾信是新人。
南宋诗论家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拟古惟江文通最长,拟渊明似渊明,拟康乐似康乐,拟左思似左思,拟郭璞似郭璞。
清代诗人
施补华:江文通一代清才,神腴骨秀,其《杂拟》三十首,尤可为后人拟古之法。
清末民初文学家
李详《与孙隘堪书》:太冲三都之后,士衡、安仁,渐趋今轨。明远、文通,起而振之,藻耀高翔,足称劲敌。
清末民初思想家章太炎《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校评》:明远......诗章雄丽,赋亦奇崛。文通赋与明远雁行,清丽犹当过之。
>轶事典故
>文通残锦
江淹年少时以文辞扬名,到晚年才气稍减,据他自己说是作宣城太守罢官回家时,曾停泊在禅灵寺附近的河洲边,夜里梦见一个人自称是张景阳(
张协),对他说:"从前把一匹锦寄放在你这儿,现在请还给我。"江淹就从怀里掏出几尺还给他,张景阳大怒说:"怎么能裁剩下这么一点儿!"回头看见
丘迟说:"剩下这几尺既然没有什么用了,送给你吧。"从那以后江淹的文章就大不如前了。
>江郎才尽
江淹作宣城太守罢官回家时,曾在冶亭投宿,梦见一男子自称
郭璞,对江淹说:"我有一枝笔在你这儿放了多年,请还给我。"江淹从怀里摸出一枝五彩笔递给了他,此后再写诗完全写不出好句子了。当世人说他已经才尽了。
>人际关系
关系 | 姓名 | 简介 |
---|
祖父 | 江耽 | 丹阳令。 |
父亲 | 江康之 | 南沙令,雅有才思。 |
母亲 | 刘氏 | 出自平原刘氏。 |
妻子 | 刘氏 | 元徽二年(474年)去世。 |
儿子 | 江筼 | 袭封为醴陵侯,官至长城令。 |
江艽 | 字胤卿,江淹次子。元徽二年(474年)出生,同年秋夭折。 |
女儿 | 江氏 | 字才君,萧诞之子萧稜之妻。 |
(以上参考资料)
>主要作品
江淹的作品,据《自序传》说有十卷,这是江淹在齐代时的记录。 据《梁书·江淹传》的记载,"凡所著述百余篇,自撰为前后集",可知他后来又有新的作品,自己辑录为前后两集。《
隋书·经籍志》记载:"《江淹集》九卷,《江淹后集》十卷。"《
旧唐书》记载是"《江淹前集》十卷,《江淹后集》十卷"。唐朝之后,大多记载为十卷。明人胡之骥著有《
江文通集汇注》。据《梁书》本传,他还著有《齐史·十志》,今佚。
杂三言五首 |
---|
《构象台》 | 《访道经》 | 《镜论语》 | 《爱远山》 | 《悦曲池》 |
杂体诗三十首 |
---|
《古离别》 | 《李都尉陵从军》 | 《班婕妤咏扇》 |
《魏文帝曹丕游宴》 | 《陈思王曹植赠友》 | 《刘文学桢感怀》 |
《王侍中粲怀德》 | 《嵇中散康言志》 | 《阮步兵籍咏怀》 |
《张司空华离情》 | 《潘黄门岳述哀》 | 《陆平原机羇宦》 |
《左记室思咏史》 | 《张黄门协苦雨》 | 《刘太尉琨伤乱》 |
《卢郎中谌感交》 | 《郭弘农璞游仙》 | 《孙廷尉绰杂述》 |
《许征君询自叙》 | 《殷东阳仲文兴瞩》 | 《谢仆射混游览》 |
《陶征君潜田居》 | 《谢临川灵运游山》 | 《颜特进延之侍宴》 |
《谢法曹惠连赠别》 | 《王征君微养疾》 | 《袁太尉淑从驾》 |
《谢光禄庄郊游》 | 《鲍参军昭戎行》 | 《休上人怨别》 |
(以上参考资料)
>后世纪念
《img_ommitted_2》
江淹墓(6张)
江淹墓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岳庄村西。墓冢高1.5米,周长10米,墓前有石碑一通,为明成化年间所立,上书:金紫光禄大夫醴陵侯江文通之墓。陵园内有一砖坊,两边各有石碑,记载江淹生平及江氏后代重修碑记和名录,为民权县八景之一。
>史料索引
《梁书·卷十四·列传第八》
《南史·卷五十九·列传第四十九》
>艺术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