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人名译典

详细信息 中文百科 Wikipedia 英语网搜 快捷查询窗口会自动接受剪贴板内容
名人录
冯梦龙
冯梦龙(1574—1646年),字犹龙、耳犹、子犹,号龙子犹、茂苑外史、顾曲散人、姑苏词奴、平平阁主人等。明朝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   冯梦龙出身士大夫家庭,与兄冯梦桂、弟冯梦熊并称“吴下三冯”。明崇祯贡生。崇祯七年(1634年),任福建寿宁知县。后回乡从事著述。清顺治初,著《中兴伟略》,记唐王朱聿键监国福州事。家富藏书,辑著《三遂平妖传》《智囊》《广笑府》《春秋指目》《古今谭概》《墨憨斋传奇》《七乐斋稿》《燕都日语》《山歌》《寿宁县志》等。所辑话本《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   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中国文学作出了独异的贡献。

目录

  1. 1人物生平
  2. 2主要影响
  3. 文学创作
  4. 文学思想
  5. 戏曲成就
  1. 3主要作品
  2. 4历史评价
  3. 5轶事典故
  4. 爱情故事
  5. 清官廉吏
  1. 巧对对联
  2. 6人际关系
  3. 7后世纪念

>人物生平

《img_ommitted_1》
冯梦龙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籍长洲(今苏州)人,生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出身名门世家,冯氏兄(冯梦桂)弟(冯梦熊)三人被称为"吴下三冯"。其兄梦桂是画家,其弟梦雄是太学生,作品均已不传。
冯梦龙出身于"理学名家",从小受到了很好的文化教育,而且酷嗜经学。他从小好读书,童年和青年时代与封建社会的许多读书人一样,把主要精力放在诵读经史以应科举上。他曾在《麟经指月》一书的《发凡》中回忆道:"不佞童年受经,逢人问道,四方之秘复,尽得疏观;廿载之苦心,亦多研悟。"他的忘年交王挺则说他:"上下数千年,澜翻廿一史。"然而他的科举道路却十分坎坷屡试不中,后来在家中著书。因热恋一个叫邵慧卿的歌妓,对苏州的茶坊酒楼下层生活频繁接触这为他熟悉民间文学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他的《桂枝儿》《山歌》民歌集就是在那时创作的。
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到崇祯二年(1629年)间,冯梦龙创作、编集、增补了大量的俗文学作品,包括《桂枝儿》、《山歌》、《古今笑》、《情史类略》、《麟经指月》、《三遂平妖传》及"三言"等。 
冯梦龙政治生涯异常曲折。崇祯三年(1630年)五十七岁时,才补为贡生,得到岁贡的资格,照明朝选举制规定知县及学官,由举人贡生选"(《明史·选举志》)。出贡后可以选任训导一类的学官。他说过:"因思前司训丹徒时,适焦山沙长数里,诸势家纷纷争佃。然有长则必有推,长则议增,推不议减,宗祖承佃,遗累子孙,坐此破家,历历可数。余曾苦口为石令景云言之求其踏勘条陈,即以新佃准销旧推之额,利民甚博。景云慨然力任,会调宜兴而上。"(《寿宁待志·升科》)据《丹徒县志·职官》和《重刊宜兴县旧志·守令》记载,石景云曾在崇祯四年中科后任丹徒县令,崇祯六年改任宜兴。冯梦龙能够"苦口"进言石景云"以新佃准销旧摊之额",肯定是以属下"训导"的身份,可证此时正担任训导类的小官。崇祯七年(1634年),由祁彪佳、沈几等人的鼎力推荐,出任福建寿宁知县。崇祯十一年(1638年)离任回到家乡,任期四年。 
在天下动荡的局势中,在清兵南下时,冯梦龙除了对反清积极进行宣传,刊行《中兴伟略》诸书之外,还以七十高龄,亲自奔走反清大业。他是一位爱国者,在崇祯年间任寿宁知县时,曾上疏陈述国家衰败之因。清顺治三年(1646年)春忧愤而死,一说被清兵所杀。 

>主要影响

《img_ommitted_2》
冯梦龙全集
在思想上,冯梦龙受李卓吾李贽)的影响,敢于冲破传统观念。他提出:"世俗但知理为情之范,孰知情为理之维乎?"(《情史》卷一《总评》)强调真挚的情感,反对虚伪的礼教。
在文学上,冯梦龙重视通俗文学所涵蕴的真挚情感与巨大教化作用。他认为通俗文学为"民间性情之响","天地间自然之文",是真情的流露。在《叙山歌》中,他提出要"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的文学主张,表现了冲破礼教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质。他重视通俗文学的教化作用,在《古今小说序》中,认为"日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通俗小说可以使"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这些见解对鄙视通俗文学的论调是一个有力的打击。
纵览冯梦龙的一生,虽有经世治国之志,但他不愿受封建道德约束的狂放,他对"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李卓吾的推崇,他与歌儿妓女的厮混,他对俚词小说的喜爱等都被理学家们认为是品行有污、疏放不羁,而难以容忍。因而,他只得长期沉沦下层,或舌耕授徒糊口,或为书贾编辑养家。
冯梦龙所编纂的这些书,从出版学的角度来看,有一个共同的重要特点,就是注重实用。他的那些记录当时历史事件的著作在当时具有很强的新闻性;他的那些解说经书的辅导教材受到习科举的士子们的欢迎;他的那些供市井细民阅读的拟话本、长篇说部、小说类书,以及剧本民歌、笑话等有更大的读者群,为书商带来了巨大的利润。这使得冯梦龙的编辑工作,具有一定的近代市场经济下的出版业的特色。在《智囊》一书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 

>文学创作

冯梦龙在小说、戏曲、文艺理论上都作出了杰出贡献,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冯梦龙除了写诗文,主要精力在于写历史小说和言情小说,他自己的诗集今已不存,但由他编纂的三十种著作得以传世,为中国文化宝库留下了一批不朽的珍宝。其中除世人皆知的"三言"外,还有《新列国志》《增补三遂平妖传》《古今烈女演义》《广笑府》《智囊》《古今谈概》《太平广记钞》《情史》《墨憨斋定本传奇》,以及许多解经、纪史、采风、修志的著作,而以选编"三言"的影响最大最广。 
"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喻世明言》初刻时名为《全像古今小说》,后来为了和三言之意,改名为《喻世明言》。
冯梦龙编选的"三言"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成就,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宝库。这三部小说集相继辑成并刊刻于明代天启年间。"三言"中每个短篇小说集各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其中明代拟话本约有七、八十篇。"三言"的内容很复杂,其中较多地涉及到市民阶层的经济活动,表现了小生产者之间的友谊;也有一些宣扬封建伦理纲常、神仙道化的作品;其中表现恋爱婚姻的占很大比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其中最优秀的一篇,也是明代拟话本的代表作。总之,明代拟话本较多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感情意识和道德观念,具有市民文学色彩。它表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社会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艺术上,"三言"比宋元话本有了很大进步。它与宋元话本一样,具有情节曲折的特点,但它的篇幅加长了,主题思想更集中,人情世态的描绘更丰富,内心刻画上也更细腻。但是,"三言"艺术上也有不少缺点。小说中的矛盾冲突一般不如话本的直接尖锐,语言上文言成分增多了,虽然比较洗炼、流畅,但没有话本的鲜明、生动。 
"三言"所收录的作品,有宋元旧篇,也有明代新作和冯梦龙拟作,但已难以一一分辨清楚。无论是宋元旧篇,还是明代新作,都程度不等地经过冯梦龙增删和润饰。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之民的生活。"三言"即表现了资本主义萌牙时期的新思想,又存留有消极、腐朽、庸俗的旧意识。这种进步和落后交织在一起的现象,正是新兴市民文学的基本特征。在艺术表现方面,"三言"中的那些优秀作品,既重视故事完整,情节曲折和细节丰富,又调动了多种表现手段,刻画人物性格。正如《今古奇观序》中所称:"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可谓钦异拔新,洞心駴目。"这标志着中国短篇白话小说的民族风格和特点已经形成。"三言"是一个时代的文学,它的刊行,不仅使许多宋元旧篇免于湮没,而且推动了短篇白话小说的发展和繁荣,影响深远。 
"三言"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通过动人的爱情故事,描写了被压迫妇女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抨击了封建制度对妇女的压迫。(二)描写封建统治阶级内容斗争,表现了人民对封建统治者罪恶的愤怒谴责。(三)歌颂友谊,斥责背信弃义的行为。这类作品的大批出现,说明了当时政治的黑暗,社会风气的恶劣;也反映了中叶后城市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 
《img_ommitted_3》
三言二拍
"三言"不仅在当时引起轰动,而且至今仍然受到国内外广大人民的喜爱,成为文学史上少有的经典之作。冯梦龙的小说是最早被翻译成外文的中国文学作品。1735年巴黎出版的《中华帝国全志》中以英文翻译了两篇冯梦龙的小说《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和《吕大郎还金完骨肉》。19世纪以后,又有五十多篇"三言"中的小说被译为英文,二十四篇译为法文。此外,德文、俄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等等文字的译本也很多。
"三言"之外,冯梦龙还有一个"三部曲"系列的小说类书:《智囊》《古今谈概》《情史》。《智囊》之旨在"益智",《古今谈概》之旨在"疗腐",《情史》之旨在"情教",均表达了冯梦龙对世事的关心。而《智囊》是其中最具社会政治特色和实用价值的故事集。 

>文学思想

综合冯梦龙的小说创作,他的文学主张主要有下面三点。
第一,冯梦龙在文学上主张"情真"。他重感情,认为情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最可贵的东西,甚至提出要设立一种"情教",用它取代其它的宗教。他曾自负的说"子犹诸曲,绝无文采,然有一字过人,曰真"。(《有怀》评),又在《叙山歌》中说山歌"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落实到小说中,他在《警世通言序》中说小说要做到"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而理亦真"。在他的有关小说的眉批里,常可看到"叙别致凄婉如真","话得真切动人","口气逼真","真真"等。情真、事真、理真是冯梦龙在各种文学形式中反复提到的,是他追求的总目标,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第二,他虽然不反对文言小说,他的《情史》便收集了很多文言作品,但他更强调文学作品的通俗性,作品通俗易懂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在《古今小说序》中说:大抵唐人选言,入于文心;宋人通俗,谐于里耳。天下之文心少而里耳多,则小说之资于选言者少,而资于通俗者多。试令说话人当场描写,可喜可愕,可悲可涕,可歌可舞;再欲捉刀,再欲下拜,再欲决脰,再欲捐金;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虽小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噫,不通俗而能之乎?
又在《醒世恒言序》说:"尚理或病于艰深,修词或伤于藻绘,则不足以触里耳,而振恒心"。这里,"文心"指的是文人典雅的作品,"里耳"是闾巷平民的感受,只有通俗的作品,才能得到闾里小民的欣赏。
第三,冯梦龙主张文学有教化作用,而且主张把社会教化的内容和通俗易懂的形式结合起来。他在《警世通言序》中举了里巷小儿听《三国》故事受小说人物影响的例子:
里中儿代庖而创其指,不呼痛,或怪之。曰:"吾顷从玄妙观听《三国志》来,关云长刮骨疗毒,且谈笑自若,我何痛为?"
这个例子生动的说明通俗小说的巨大影响力,确不是被奉为经典的《孝经》、《论语》这类书所能达至的。所以冯梦龙希望借着这些通俗作品去达到教化的目的。"三言"就是他的实践,他解释"三言"的命名:
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恒者,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三刻殊名,其义一耳。(《醒世恒言序》)
明白的昭示这套书的目的是"导愚"、"适俗"和"习之不厌,传之可久"。
冯梦龙的思想非常复杂,充满了矛盾。如果要全面研究冯梦龙思想的来源,至少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以孔子为代表的正统的儒家思想;第二,明中叶以降东南沿海一带市民阶层的思想观念;第三,明代影响较大的哲学思潮。就冯梦龙与明代哲学思潮的关系而言,对冯梦龙思想影响最大的是明代哲学家李卓吾和王阳明
据明人许自昌《樗斋漫录》记载:冯梦龙"酷嗜李氏之学,奉为蓍蔡"。并与袁无涯一起增补、整理、刊行李卓吾评点的《水浒传》。在冯梦龙所编纂、评改的《情史》《智囊》《古今谭概》《太平广记钞》等著作中,大量引述了李贽的言论,且大多作了肯定的评价。李贽最为惊世骇俗的思想莫过于对孔子及其六经的蔑视和否定。在冯梦龙的著作中,也有对孔子及其六经的嘲讽和否定。他在《广笑府序》中写道:"又笑那孔子这老头儿,你絮叨叨说什么道学文章,也平白地把好些活人都弄死。"提出了孔子道学杀人的主张,其激进程度不亚于李贽。在《太平广记钞》卷二十六《刘献之》条后,冯梦龙有评:"假使往圣不作六经,千载又谁知其少乎?"将六经视为可有可无典籍。李贽主张男女见识无长短之别。与李卓吾一样,冯梦龙也肯定妇女的才智,在《智囊》中,专辑《闺智部》一卷,表彰古今才女。《闺智部?贤哲》总评曰:"谚云:‘妇智胜男。’即不胜,亦无不及。"
李卓吾的文学观对冯梦龙的影响更大。李贽最根本的文学主张是"童心说"。在李卓吾看来,世上最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真情实感的表露。李贽认为,真正出自"童心"的优秀作品是通俗文学,是戏曲小说。冯梦龙所说的"性情",主要是指情感,他也常用"中情""至情""真情"。冯梦龙对通俗文学的推崇不亚于李贽。他说:"今虽委世,而但有假诗文,无假山歌。"(《叙山歌》)并亲手搜集、整理了《挂枝儿》《山歌》等民歌集。他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为"宇内四大奇书"。编纂了大量的通俗文学,包括话本经典"三言"。 
冯梦龙对王阳明学说推崇备至,他在晚年创作了传记小说《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这样评价阳明心学:"即如讲学一途,从来依经傍注,唯有先生揭良知二字为宗,直扶千圣千贤心印,开后人多少进修之路。……所以国朝道学公论,必以阳明先生为第一。"冯梦龙也是一位很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对其丑恶的一面看得更为清楚。他在《醒世恒言叙》中写道:"忠孝为醒,而悖逆为醉;节检为醒,而淫荡为醉;耳和目章、口顺心贞为醒,而即聋从昧,与顽用嚣为醉。"针对世上醉人多、醒者少的现实,冯梦龙要用文学创作来唤醒世人。他说:"天不自醉人醉之,则天不自醒人醒之。以醒天之权与人,而以醒人之权与言。言恒而人恒,人恒而天亦得其恒。万世太平之福,其可量乎!"(《醒世恒言叙》)
冯梦龙的醒世思想和王阳明的救世思想是相通的。王阳明用以救世的一剂良药就是"良知说"。王阳明所说的"良知",实际上是一种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冯梦龙用以醒世的思想也主要是封建伦理观念。他说:"六经、《语》、《孟》,谭者纷如,归于令人为忠臣、为孝子、为贤牧、为义夫、为节妇、为树德之士、为积善之家,如是而已矣","而通俗演义一种,遂足以佐经书史传之穷",(《警世通言叙》)可以"为六经国史之辅。"(《古今小说叙》)也就是说,小说也能起到六经的作用,可以教人为忠臣、孝子、义夫、节妇,甚至比经书的教育作用更显著。与王阳明不同的是,冯梦龙更强调文学的情感作用,而他们所宣扬的基本思想却没有什么不同。

>戏曲成就

《img_ommitted_4》
三言二拍
冯梦龙作为戏曲家,主要活动是更定传奇,修订词谱以及在戏曲创作和表演上提出主张。至于冯梦龙创作的传奇作品,传世的只有《双雄记》和《万事足》两种,虽能守曲律,时出俊语,宜于演出,但所写之事,缺少现实意义。冯梦龙之所以重视更定和修谱工作,在于他看到当时传奇之作,"人翻窠臼,家画葫芦,传奇不奇,散套成套"(《曲律序》)的现象严重。为了纠正这种弊端,使之振兴,于是主张修订词谱,制订曲律,以期"悬完谱以俟当代之真才"(《曲律序》)。同时提出"词学三法",强调调、韵、词三者不应偏废。在冯梦龙看来,一部优秀剧作,应该情真意新,韵严调协,词藻明白,文采斐然,案头场上,两擅其美。冯梦龙正是在这种主张驱使之下,从事传奇更定工作的。
冯梦龙更定的作品达数十种之多,现可考者有17种,其中颇有不少名作,如汤显祖的《牡丹亭》《邯郸梦》、袁晋的《西楼记》、李玉的《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以及《精忠旗》等。在更定过程中,冯梦龙强调关目的真实自然,合乎情理,突出中心,反对枝蔓。更定的《精忠旗》,便是以慷慨大节为主脑,突出岳飞忠君爱国和将士人民对他的爱戴。他还注重人物性格的多侧面刻画,使之生动鲜明。以更好地发挥"传奇之衮钺"的作用。在他更定的《酒家》中,就曾给各种人物以不同的个性特征,"虽妇人女子,胸中好丑,亦自了了"(《酒家序》)。对于音律,见原作落调失韵处,冯梦龙也总是按谱加以修改,以便于演唱。他要更定汤显祖《牡丹亭》的原因,便是认为这部具有无限才情的杰作,只是"案头之书,非当场之谱"(《风流梦小引》),冯梦龙更定的《牡丹亭》,与汤显祖原著的意趣,虽有所差异,但也的确使之便于用昆腔演唱。《春香闹学》《游园惊梦》《拾画叫画》等著名昆曲剧目,便有采用冯梦龙定本的地方。冯梦龙更定传奇的工作,对于纠正创作脱离舞台的案头化偏向,繁荣明末戏曲,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戏曲表演艺术方面,冯梦龙也有不少精湛之论。他在《双雄记序》中提出,"歌者"必须识别调的宫商,音的清浊,不能"弄声随意"、"唇舌齿喉之无辨"。在更定传奇的眉评中,也时时"提示"演员,何处是"精神结穴"处,戏要做足;何曲演时不宜删略。要求演员应认真领会角色的思想感情,气质风度,以及其所处的艺术环境,演出神情和个性来。这表明冯梦龙在有意地探讨表演艺术的规律,并从理论上作了一些总结。
冯梦龙的散曲集《宛转歌》和诗集《七乐斋稿》,均已失传。从残存的数十首作品中可以看出,其散曲多"极摹别恨"之作。他的诗以通俗平易见长,虽不成诗家,但亦有可观之作。如在知县任上写的《催科》,其中便有"带青□早稻,垂白鬻孤孙"之句。正如钟惺所评:"下句更惨。二语出催科吏之口中,亦无可奈何之极矣。"(《明诗归》卷七)
此外,冯梦龙还曾参与校对精刻《水浒全传》,评纂《古今谭概》《太平广记钞》《智囊》《情史》《太霞新奏》等,并有笑话集、政论文等十余种传世,还撰有研究《春秋》的著作《麟经指月》。
明代文学是以小说、戏曲和民间歌曲的繁荣为特色的。小说、戏曲方面,颇有一些大作家,但在小说、戏曲、民间歌曲三方面都作出了杰出贡献的,明代唯冯梦龙一人而已。 

>主要作品

冯梦龙勤于著作,作品总数超过五十种。他六十一岁被任命为福建寿宁县的知县,在任四年,颇有政绩,曾编过当地的方志《寿宁待志》。到明末天下大乱,清兵入关,冯梦龙十分关心国家大事,从南下避兵祸的难民中收集材料,写成了《甲申纪事》、《中兴伟略》两部保存了珍贵历史资料的书。同时,冯梦龙也是通俗文学的全才,在民歌、戏曲、小说都有撰作,如下所述:
  1. 话本·小说类(短篇小说):《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
  2. 话本·讲史类(长篇历史演义):《有夏至传》、《东周列国志》(《新列国志》)、《两汉志传》、《平妖传》、《盘古至唐虞传》;
  3. 民歌类:《童痴一弄·挂枝儿》《童痴二弄·山歌》《夹竹桃顶真千家诗》;
  4. 笔记小品类:《智囊》《古今谈概》《情史》《笑府》《燕居笔记》;
  5. 戏曲类:撰作的有传奇《双雄记》、《万事足》二种;改订的则有《新灌园》《酒家佣》《女丈夫》、《量江记》《精忠旗》《梦磊记》《洒雪堂》《西楼楚江情》《三会亲风流梦》《双丸记》《杀狗记》《三报恩》等;
  6. 散曲、诗集、曲谱类:《宛转歌》和诗集《七乐斋稿》,均已失传,《太霞新奏》《最娱情》《墨憨斋传奇定本》等;
  7. 时事类:《王阳明出生靖难录》《甲申纪事》《中兴实录》《中兴伟略》;
  8. 应举类:《春秋衡库》《麟经指月》《春秋别本大全》《四书指月》《春秋定旨参新》;
  9. 其他:《寿宁待志》《折梅笺》《楚辞句解评林》《牌经》《马吊脚例》等。
《img_ommitted_5》
《情史》封面
《冯梦龙集》卷一经学编(包括属于史部的《纲鉴统一》发凡,因文体相同),反映了冯氏的学识经历;
卷二史志编,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
卷三至卷六,分别阐述了冯梦龙对小说、笔记、民歌和戏曲等民间俗文学的见解和主张;
卷七遗诗编大都是即兴之作,表达了他对农民疾苦和妇女遭遇的同情,也有对一些人事的感言;
卷八逸事编是有关他生与、创作的遗闻轶事,是编者搜辑的,内中亦包括他的一些佚文。
另外,卷前辑存有志方志记载、函牍文档、时文题咏等有关冯梦龙生平的原始资料;卷末附录冯梦龙的著述书目和冯梦龙的家庭材料,都是有所用而选录的。每则诗文后都有按语,一是注明出处,二起解题作用,三为介绍交游人物。 

>历史评价

凌濛初:"龙子犹氏《喻世》等诸言,颇存雅道。"(《拍案惊奇序》) 
缪泳禾:"冯梦龙是中国文学的骄傲。""他建立了自己独特的文艺理论体系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 
潜明兹:"薄伽丘开辟了一个新时代,而冯梦龙却没有迎来一个新世界。因此"三言"便没有取得《十日谈》那样令人瞩目的世界地位。这究竟是历史的过错,还是冯梦龙本人的失误,抑或是前者决定了后者?" 

>轶事典故

>爱情故事

冯梦龙年轻时,曾有过一段"逍遥艳冶场,游戏烟花里"的生活。仅在他著作中留下姓名的青楼女子便有10多人:侯慧卿、冯爱生、白小樊……他一生中的最爱便是苏州名妓侯慧卿。两人性情相投,知心合意,盼望着能够厮守终生。可是冯梦龙家境贫困,根本没有能力为恋人赎身。
在无望的守候中,侯慧卿最终被一个商人买去。冯梦龙对于未来幸福生活的期盼从此化为泡影,他写下许多凄凉的诗句,表达了与爱人诀别的痛楚与绝望。在一首诗的序里,冯梦龙这样写道:"年年有端二(农历五月初二),端二无慧卿。去年今日,我们痛苦分别,从今往后连这样悲伤的分别的日子也不可再得!"曾有记载说冯梦龙失去挚爱后写下了《怨离诗》30首,总名《郁陶集》。这本集子今已失传,但《怨离诗》保存下来一首:"诗狂酒癖总休论,病里时时昼掩门。最是一生凄绝处,鸳鸯冢家欲招魂。"从中可以看出,冯梦龙失恋后曾大病一场,闭门谢客,一心创作情诗。从此之后他再也不去青楼。 

>清官廉吏

除了文学方面的高深造诣,冯梦龙还是位令人敬仰的清官廉吏。明崇祯七年(1634年),已经60岁的冯梦龙在花甲之年被选派至福建寿宁担任县令。当时的寿宁位置偏远、交通闭塞、经济贫困、文化落后。到任寿宁县令后,他尽最大努力减轻民众负担,解决百姓温饱问题,防止百姓因走投无路而铤而走险,减少案件的发生和简化案件的审理程序,以实现无讼的目的。
在寿宁为官期间,他还消除匪祸虎患,抵御倭寇,禁溺女婴,崇文兴教,充分展现了他爱民、务实、清廉的形象。 

>巧对对联

褚人获 《坚瓠壬集》 卷四载:冯犹龙(梦龙)先生偶与诸少年会饮。少年自恃英俊,傲气凌人,犹龙觉之。掷色,每人请量,俱云不饮。犹龙饮大觥:"収全色。"连饮数觥曰:"全色难得,改取五子一色又饮数觥曰:"诸兄俱不饮,学生已醉,请用饭。"而别。诸少年衔恨,策日:"做就令二联。俟某作东,犹龙居第三位,出以难之,令要花名回文姊妹,十姊妹,二八佳人多姊妹,多姊妺,十姊妹。"过盆曰:"行不出罚三大觥。次位曰:"佛见笑,佛见笑,二八佳人开口笑,开口笑,佛见笑。"过犹龙,犹龙"月月红,月月红,二八佳人经水通,经水通,月月红,"诸少年为法自毙,俱三大收令亦无。犹龙代收之。"日:"并头莲,并头莲,二八佳人共眠共枕眠,并头莲。"诸少年佩服。 

>人际关系

关系
姓名
备注
兄弟
哥哥
冯梦桂
画家
弟弟
冯梦熊
诗人
情人
侯慧卿、冯爱生、白小樊

>后世纪念

《img_ommitted_6》
邮票上的冯梦龙
纪念邮票
2015年4月4日中国发行《中国古代文学家(四)》邮票,其中第2枚就是冯梦龙。 
冯梦龙村
苏州相城区黄埭镇新巷村是冯梦龙故里,为了纪念冯梦龙,2014年11月15日"新巷村"更名为"冯梦龙村"。这时将要修旧如旧地修复冯梦龙故居,并重建"冯梦龙故里"牌楼、玉龙亭、晚情亭等纪念亭以及"四图庙",新建冯梦龙纪念馆,并成研究冯梦龙有学术基地。 
名人名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英文名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简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