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人物生平
- 2个人作品
- 3轶事典故
- 4人物争议
- 5后世纪念
>人物生平
据史料记载,陶宗仪是陶氏始祖泰和公第十三世孙,出生地在峰江街道下陶村老屋里,并在此度过了青少年时期。
陶宗仪
陶宗仪
(1329年~约1412年),入赘松江都
漕运粮万户费雄家,与妻元珍客居泗泾南村,筑草堂以居,开馆授课。从此弃科举,谢绝浙帅
泰不华、南台御史
丑闾、
太尉张士诚荐举。课余垦田躬耕,被誉为"立身之洁,始终弗渝,真天下节义之士。"教学之暇,与弟子谈今论古,随有所得,即录树叶,贮于瓮,埋树下,10年积数十瓮,后让门人把它们挖掘出来进行整理抄录,得书三十卷,取名叫作《辍耕录》。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
整理成《
南村辍耕录》30卷,记载元代典章制度、艺文逸事、戏曲诗词、风俗民情、农民起义等史料。中年以后,有大量诗作表达魂牵梦萦
思乡之情。有"风景不殊乡音远,梦归夜夜浙江船","赋归归未得,长夜梦台州"之句,回乡祭扫诗曰:"江汉悠悠为客流,
先茔回首泪滂沱。"在另一方面陶宗仪就认为女尼、女冠等不能随意进入女子的闺房,以防"三姑六婆"沟通内外,带来淫乱。
明
洪武四年
辍耕录
与六年(1371、1373年),朝廷诏徵儒士,知府两次荐举,陶宗仪均以病辞,说:"为
巢父,为
许由,为
严子陵,
击壤而歌,以为太平之草民,不亦可乎。"
宋濂说:"九成之意,以为一家不可以俱仕,恐妨进贤之路,故力辞之。"晚年任教官。洪武二十九年(1396)三月,率诸生赴南京
礼部,学生考中甚多,帝赐钱钞于陶。建文元年(1399),已两鬓如霜,儿孙满堂,重阳赋诗:"重阳佳节古今同,老我凄凉思不穷。醉把茱萸怀弟妹,不知
乌帽落西风。"约在永乐十年(1412)卒于松江。
>个人作品
陶宗仪为后人留下了十多部著作,其中《说郛》被编入《
永乐大典》,《南村辍耕录》中的《积叶成篇》被选入当代的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著作被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和浙江大学的学者和专家作专题研究,并在台湾博物馆和吉林博物馆珍藏。
陶宗仪
辍耕录
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著作除《
辍耕录》外,有搜集金石碑刻、研究
书法理论与历史的《
书史会要》9卷,汇集汉魏至宋元时期名家作品617篇,编纂《
说郛》100卷,为私家编集大型丛书较重要的一种。还著《
南村诗集》4卷《四书备遗》2卷,以及《古唐类苑》《
草莽私乘》《游志续编》《
古刻丛钞》《元氏掖庭记》《金丹密语》《沧浪棹歌》《
国风尊经》《淳化帖考》等。
元末明初藏书家。字九成,号南村。由黄岩迁居上海,居泗泾之南,洪武六年(1373)举人,博学工诗文,善书法,家贫,教授自给,明洪武间,曾经任教官。著述宏富。晚年好藏书,尤多精抄本。筑室名"南村草堂"。广搜古籍,尤多精抄本。所编《
说郛》丛书,收书达617种,搜罗了许多当时不常见小说,其中不少图书赖此书得以流传。所撰《
书史会要》,卷端列引用书目108种,足见其所藏之精。另有《南村缀耕录》《
南村诗集》《四书备遗》《古唐类苑》《
草莽私乘》《游志续编》《古刻丛抄》《元氏掖庭记》《金丹密语》《沧浪棹歌》《
国风尊经》《淳化帖考》等26种。刻印过自撰《书史会要》9卷,补遗1卷,抄本有唐虞世南《北堂书抄》174卷,宋姜夔《
白石道人歌曲》6卷、
别集1卷,宋张炎《
山中白云词》8卷等。
>轶事典故
持之以恒
宋元时期,有个叫陶宗仪的人,他从小就坚持刻苦读书。即使在田地干活的间隙,他也不忘看书。田里没有纸,每当想起什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他就立即摘取树叶记录下来,回家后储存在一种口小腹大的瓦罐里,等存满了就埋在树下。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十年中竟积攒下十几罐树叶。有人问陶宗仪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学习就应该持之以恒。"
后来,他把瓦罐一个个打开,取出来时积累起来的树叶,重新进行整理、修改,最后写成长达30卷的《辍耕录》。《辍耕录》记录了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风貌,成为后人研究宋元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人物争议
陶宗仪生卒时间,在《明史》和历代《
黄岩县志》《
松江府志》中均无记载。明初学者
孙作《沧螺集》中《陶南村先生传》载:"先生冲襟粹质,洒然不凡,少举进士第,一不中,即弃去。"参加考进士时间是哪一年?
元四大画家王蒙(与陶宗仪是中表兄弟)《南村草堂图》后有隐士
张枢题《南村赋并序》:"二十有志于功名,执笔论当世事,主者忌之,即拂衣去。将返乎天台(即黄岩)守先垄,适寇砦于乡,归弗克,遂宿留乎云间(松江)。"说明陶宗仪在20岁考进士会试,因直言政事被考官所忌而名落孙山。"适寇",是指元末
方国珍起义。《
明太祖实录》记载方国珍起义时间是元至正八年(1348)十一月,"旬月间,得数千人,劫掠漕粮,执海道千户。"又据《续资治通鉴·元纪二十五》载:"至正八年三月
癸卯,帝亲试进士二十有八人。"陶宗仪即参加这次会试,遭忌而未中,落第后,"将返乎天台守先垄",因陶宗仪家乡清阳陶与方国珍家乡洋屿相隔数里。于是"归弗克,遂宿留乎云间。"这一年,陶宗仪20岁,据此推算,陶宗仪生于元
天历二年(1329)。
《
明史》记载陶宗仪晚年于"(洪武)二十九年率诸生赴
礼部试读大诰,赐钞归,久之卒。"《
南村诗集》中《己丑十月廿八日,得乡人林序班公辅寄声,报舍弟梦臣没于道,未知月日地》,诗曰:"白下相逢日,于今十二年。江湖俱老矣,风雨独凄然。""己丑"即永乐七年(1409)。这是《南村诗集》标明时间的最后一首诗。又据《陈眉公书画史》所载,明初
王冕为陶宗仪《飞白竹图》题词,署"己丑岁夏五月廿二日",说明陶宗仪至少活到永乐十年之后。
>后世纪念
2004年,路桥区政府在石浜山建立了"陶宗仪纪念馆"。2009年,陶氏族人自发捐款35万元,在陶宗仪的出生地——下陶老屋里建立"陶宗仪故里"。2012年,"陶宗仪故里"被列为台州市路桥区第二批文物保护点(路文广新〔2012〕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