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惠皇帝讳衷,字正度,武帝第二子也。泰始三年,立为皇太子,时年九岁。太熙元年四月己酉,武帝崩。是日,皇太子即皇帝位,大赦,改元为永熙。尊皇后杨氏曰皇太后,立妃贾氏为皇后。
1
夏五月辛未,葬武皇帝于峻阳陵。丙子,增天下位一等,预丧事者二等,复租调一年,二千石已上皆封关中侯。以太尉杨骏为太傅,辅政。
2
秋八月壬午,立广陵王遹为皇太子,以中书监何劭为太子太师,吏部尚书王戎为太子太傅,卫将军杨济为太子太保。遣南中郎将石崇、射声校尉胡奕、长水校尉赵俊、扬烈将军赵欢将屯兵四出。
3
冬十月辛酉,以司空石鉴为太尉,前镇西将军、陇西王泰为司空。
4
永平元年春正月乙酉朔[1],临朝,不设乐。诏曰:“朕夙遭不造,淹恤在疚。赖祖宗遗灵,宰辅忠贤,得以眇身托于群后之上。昧于大道,不明于训,战战兢兢,夕惕若厉。乃者哀迷之际,三事股肱,惟社稷之重,率遵翼室之典,犹欲长奉先皇之制,是以有永熙之号。然日月逾迈,已涉新年,开元易纪,礼之旧章。其改永熙二年为永平元年。”又诏子弟及群官并不得谒陵。丙午,皇太子冠,丁未,见于太庙。
5
二月甲寅,赐王公已下帛各有差。癸酉,镇南将军楚王玮、镇东将军淮南王允来朝。戊寅,复置秘书监官。
6
三月辛卯,诛太傅杨骏,骏弟卫将军珧,太子太保济,中护军张劭,散骑常侍段广、杨邈,左将军刘预,河南尹李斌,中书令蒋俊,东夷校尉文淑,尚书武茂,皆夷三族。壬辰,大赦,改元。贾后矫诏废皇太后为庶人,徙于金墉城,告于天地宗庙。诛太后母庞氏。壬寅,征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宰,与太保卫瓘辅政。以秦王柬为大将军,东平王楙为抚军大将军,镇南将军、楚王玮为卫将军,领北军中候,下邳王晃为尚书令,东安公繇为尚书左仆射,进封东安王。督将侯者千八十一人。庚戌,免东安王繇及东平王楙,繇徙带方。
7
夏四月癸亥,以征东将军、梁王肜为征西大将军、都督关西诸军事,太子少傅阮坦为平东将军、监青徐二州诸军事。己巳,以太子太傅王戎为尚书右仆射。
8
五月甲戌[2],毗陵王轨薨。壬午,除天下户调绵绢,赐孝悌、高年、鳏寡、力田者帛,人三匹。
9
六月,贾后矫诏使楚王玮杀太宰、汝南王亮,太保、菑阳公卫瓘。乙丑,以玮擅害亮、瓘,杀之。曲赦洛阳。以广陵王师刘寔为太子太保,司空、陇西王泰录尚书事。
10
11
八月庚申,以赵王伦为征东将军、都督徐兖二州诸军事;河间王颙为北中郎将,镇邺;太子太师何劭为都督豫州诸军事,镇许昌。徙长沙王乂为常山王。己巳,进西阳公羕爵为王。辛未,立陇西世子越为东海王。
12
九月甲午,大将军、秦王柬薨。辛丑,征征西大将军、梁王肜为卫将军、录尚书事,以赵王伦为征西大将军、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四年春正月丁酉朔,侍中、太尉、安昌公石鉴薨。[4]
24
夏五月,蜀郡山移,淮南寿春洪水出,山崩地陷,坏城府及百姓庐舍。匈奴郝散反,攻上党,杀长吏。
25
六月,寿春地大震,死者二十馀家。上庸郡山崩,杀二十馀人。
26
秋八月,郝散帅众降,冯翊都尉杀之。上谷居庸、上庸并地陷裂,水泉涌出,人有死者。大饥。
27
九月丙辰,赦诸州之遭地灾者。甲午,枉矢东北竟天。[5]
28
29
30
31
32
33
34
十二月丙戌,新作武库,大调兵器。丹杨雨雹。有石生于京师宜年里。
35
是岁,荆、扬、兖、豫、青、徐等六州大水,诏遣御史巡行振贷。
36
六年春正月,大赦。司空、下邳王晃薨。以中书监张华为司空,太尉、陇西王泰为尚书令,卫将军、梁王肜为太子太保。丁丑,地震。
37
三月,东海陨霜,伤桑麦。彭城吕县有流血,东西百馀步。
38
39
五月,荆、扬二州大水。匈奴郝散弟度元帅冯翊、北地马兰羌、卢水胡反,攻北地,太守张损死之。冯翊太守欧阳建与度元战,建败绩。征征西大将军、赵王伦为车骑将军,以太子太保、梁王肜为征西大将军、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镇关中。
40
秋八月,雍州刺史解系又为度元所破。秦雍氐、羌悉叛,推氐帅齐万年僭号称帝,围泾阳。
41
42
十一月丙子,遣安西将军夏侯骏[6]、建威将军周处等讨万年,梁王肜屯好畤。关中饥,大疫。
43
七年春正月癸丑,周处及齐万年战于六陌,王师败绩,处死之。
44
45
秋七月,雍、梁州疫。大旱,陨霜,杀秋稼。关中饥,米斛万钱。诏骨肉相卖者不禁。丁丑,司徒、京陵公王浑薨。
46
九月,以尚书右仆射王戎为司徒,太子太师何劭为尚书左仆射。
47
48
49
50
51
九年春正月,左积弩将军孟观伐氐,战于中亭,大破之,获齐万年。征征西大将军、梁王肜录尚书事。以北中郎将、河间王颙为镇西将军,镇关中;成都王颖为镇北大将军,镇邺。
52
夏四月,邺人张承基等妖言署置,聚党数千。郡县逮捕,皆伏诛。
53
54
55
56
十二月壬戌,废皇太子遹为庶人,及其三子幽于金墉城,杀太子母谢氏。
57
永康元年春正月癸亥朔,大赦,改元。己卯,日有蚀之。丙子,皇孙𧇃卒。[8]
58
59
三月,尉氏雨血,妖星见于南方。癸未,贾后矫诏害庶人遹于许昌。
60
夏四月辛卯,日有蚀之。癸巳,梁王肜、赵王伦矫诏废贾后为庶人,司空张华、尚书仆射裴𬱟皆遇害,侍中贾谧及党与数十人皆伏诛。甲午,伦矫诏大赦,自为相国、都督中外诸军,如宣文辅魏故事,追复故皇太子位。丁酉,以梁王肜为太宰,左光禄大夫何劭为司徒,右光禄大夫刘寔为司空,淮南王允为骠骑将军。己亥,赵王伦矫诏害贾庶人于金墉城。
61
62
六月壬寅,葬愍怀太子于显平陵。抚军将军、清河王遐薨。癸卯,震崇阳陵标。
63
秋八月,淮南王允举兵讨赵王伦,不克,允及其二子秦王郁、汉王迪皆遇害。曲赦洛阳。平东将军、彭城王植薨。改封吴王晏为宾徒县王。以齐王冏为平东将军,镇许昌;光禄大夫陈准为太尉、录尚书事。
64
65
66
十一月戊午,大风飞沙石,六日乃止。甲子,立皇后羊氏,大赦,大酺三日。
67
十二月,彗星见于东方。益州刺史赵𫷷与略阳流人李庠害成都内史耿胜[9]、犍为太守李密、汶山太守霍固[10]、西夷校尉陈总,据成都反。
68
永宁元年春正月乙丑,赵王伦篡帝位。丙寅,迁帝于金墉城,号曰太上皇,改金墉曰永昌宫。废皇太孙臧为濮阳王。五星经天,纵横无常。癸酉,伦害濮阳王臧。略阳流人李特杀赵𫷷,传首京师。
69
三月,平东将军、齐王冏起兵以讨伦[11],传檄州郡,屯于阳翟。征北大将军、成都王颖,征西大将军、河间王颙,常山王乂,豫州刺史李毅[12],兖州刺史王彦,南中郎将、新野公歆,皆举兵应之,众数十万。伦遣其将闾和出伊阙,张泓、孙辅出堮阪以距冏,孙会、士猗、许超出黄桥以距颖。及颖将赵骧、石超战于湨水,会等大败,弃军走。
70
71
夏四月,岁星昼见。冏将何勖、卢播击张泓于阳翟,大破之,斩孙辅等。辛酉,左卫将军王舆与尚书、淮陵王漼勒兵入宫,禽伦党孙秀、孙会、许超、士猗、骆休等,皆斩之。逐伦归第,即日乘舆反正。群臣顿首谢罪,帝曰:“非诸卿之过也。”
72
癸亥,诏曰:“朕以不德,纂承皇统,远不能光济大业,靖绥四方;近不能开明刑威,式遏奸宄,至使逆臣孙秀敢肆凶虐,窥间王室,遂奉赵王伦饕据天位。镇东大将军、齐王冏,征北大将军、成都王颖,征西大将军、河间王颙,并以明德茂亲,忠规允著,首建大策,匡救国难。尚书漼共立大谋,左卫将军王舆与群公卿士,协同谋略,亲勒本营,斩秀及其二子。前赵王伦为秀所误,与其子等已诣金墉迎朕幽宫,旋轸阊阖。岂在予一人独飨其庆,宗庙社稷实有赖焉。”于是大赦,改元,孤寡赐谷五斛,大酺五日。诛赵王伦、义阳王威、九门侯质等及伦之党与。
73
74
六月戊辰,大赦,增吏位二等。复封宾徒王晏为吴王。庚午,东莱王蕤、左卫将军王舆谋废齐王冏,事泄,蕤废为庶人,舆伏诛,夷三族。甲戌,以齐王冏为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成都王颖为大将军、录尚书事,河间王颙为太尉。罢丞相,复置司徒官。己卯,以梁王肜为太宰,领司徒。封齐王冏功臣葛旟牟平公,路季小黄公[13],卫毅平阴公,刘真安乡公,韩泰封丘公。
75
秋七月甲午,立吴王晏子国为汉王[14],复封常山王乂为长沙王。
76
八月,大赦。戊辰,原徙边者。益州刺史罗尚讨羌,破之。己巳,徙南平王祥为宜都王。下邳王靴薨[15]。以东平王楙为平东将军[16]、都督徐州诸军事。
77
九月,追东安王繇复其爵。丁丑[17],封楚王玮子范为襄阳王。
78
79
十二月,司空何劭薨[18]。封齐王冏子冰为乐安王,英为济阳王,超为淮南王。
80
81
82
83
84
五月乙酉,侍中、太宰、领司徒、梁王肜薨。以右光禄大夫刘寔为太傅。太尉、河间王颙遣将衙博击李特于蜀,为特所败。特遂陷梓潼、巴西,害广汉太守张微,自号大将军[19]。癸卯,以清河王遐子覃为皇太子,赐孤寡帛,大酺五日。以齐王冏为太师,东海王越为司空。
85
86
87
十二月丁卯,河间王颙表齐王冏窥伺神器,有无君之心,与成都王颖、新野王歆、范阳王虓同会洛阳,请废冏还第。长沙王乂奉乘舆屯南止车门,攻冏,杀之,幽其诸子于金墉城,废冏弟北海王寔。大赦,改元。以长沙王乂为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封东莱王蕤子照为齐王。[20]
88
89
三月,李特攻陷益州。荆州刺史宋岱击特,斩之[22],传首京师。
90
91
五月,义阳蛮张昌举兵反,以山都人丘沈为主,改姓刘氏,伪号汉,建元神凤,攻破郡县,南阳太守刘彬,平南将军羊伊,镇南大将军、新野王歆并遇害。
92
93
秋七月,中书令卞粹、侍中冯荪、河南尹李含等贰于长沙王乂,乂疑而害之。
94
张昌陷江南诸郡,武陵太守贾隆、零陵太守孔纮、豫章太守阎济、武昌太守刘根皆遇害。昌别帅石冰寇扬州,刺史陈徽与战,大败,诸郡尽没。临淮人封云举兵应之,自阜陵寇徐州。
95
八月,河间王颙、成都王颖举兵讨长沙王乂,帝以乂为大都督,帅军御之。
96
97
颙遣其将张方,颖遣其将陆机、牵秀、石超等来逼京师。乙丑,帝幸十三里桥,遣将军皇甫商距方于宜阳。己巳,帝旋军于宣武场。庚午,舍于石楼。天中裂,无云而雷。
98
九月丁丑,帝次于河桥。壬午,皇甫商为张方所败。甲申,帝军于芒山。丁亥,幸偃师。辛卯,舍于豆田。癸巳,尚书右仆射、兴晋侯羊玄之卒[23],帝旋于城东。丙申,进军缑氏,击牵秀,走之。大赦。张方入京城,烧清明、开阳二门,死者万计。石超逼乘舆于缑氏。
99
冬十月壬寅,帝旋于宫。石超焚缑氏,服御无遗。丁未,破牵秀、范阳王虓于东阳门外。戊申,破陆机于建春门,石超走,斩其大将贾崇等十六人[24],悬首铜驼街。张方退屯十三里桥。
100
十一月辛巳,星昼陨,声如雷。王师攻方垒,不利。方决千金堨,水碓皆涸。乃发王公奴婢手舂给兵廪,一品已下不从征者、男子十三以上皆从役。又发奴助兵,号为四部司马。公私穷踧,米石万钱。诏命所至,一城而已。
101
壬寅夜[25],赤气竟天,隐隐有声。丙辰,地震。癸亥,东海王越执长沙王乂,幽于金墉城,寻为张方所害。甲子,大赦[26]。丙寅,扬州秀才周玘、前南平内史王矩、前吴兴内史顾秘起义军以讨石冰[27]。冰退,自临淮趣寿阳。征东将军刘准遣广陵度支陈敏击冰。李雄自郫城攻益州刺史罗尚[28],尚委城而遁,雄尽有成都之地。封鲜卑段勿尘为辽西公。
102
永兴元年春正月丙午,尚书令乐广卒[29]。成都王颖自邺讽于帝,乃大赦,改元为永安。帝逼于河间王颙,密诏雍州刺史刘沈、秦州刺史皇甫重以讨之。沈举兵攻长安,为颙所败。张方大掠洛中,还长安。于是军中大馁,人相食。以成都王颖为丞相。颖遣从事中郎成夔等以兵五万屯十二城门,殿中宿所忌者,颖皆杀之,以三部兵代宿卫。
103
二月乙酉,废皇后羊氏,幽于金墉城,黜皇太子覃复为清河王。
104
105
河间王颙表请立成都王颖为太弟。戊申,诏曰:“朕以不德,纂承鸿绪,于兹十有五载。祸乱滔天,奸逆仍起,至乃幽废重宫,宗庙圮绝。成都王颖温仁惠和,克平暴乱。其以颖为皇太弟、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如故。”大赦,赐鳏寡高年帛三匹,大酺五日。丙辰,盗窃太庙服器。以太尉颙为太宰,太傅刘寔为太尉。
106
107
秋七月丙申朔,右卫将军陈眕以诏召百僚入殿中,因勒兵讨成都王颖。戊戌,大赦,复皇后羊氏及皇太子覃。己亥,司徒王戎、东海王越、高密王简[30]、平昌公模、吴王晏、豫章王炽、襄阳王范、右仆射荀藩等奉帝北征。至安阳,众十馀万,颖遣其将石超距战。己未,六军败绩于荡阴,矢及乘舆,百官分散,侍中嵇绍死之。帝伤颊,中三矢,亡六玺。帝遂幸超军,馁甚,超进水,左右奉秋桃。超遣弟熙奉帝之邺,颖帅群官迎谒道左。帝下舆涕泣,其夕幸于颖军。颖府有九锡之仪,陈留王送貂蝉文衣鹖尾,明日,乃备法驾幸于邺,唯豫章王炽、司徒王戎、仆射荀藩从。庚申[31],大赦,改元为建武。
108
八月戊辰,颖杀东安王繇。张方复入洛阳,废皇后羊氏及皇太子覃。匈奴左贤王刘元海反于离石,自号大单于。安北将军王浚遣乌丸骑攻成都王颖于邺,大败之。颖与帝单车走洛阳,服御分散,仓卒上下无赍,侍中黄门被囊中赍私钱三千,诏贷用。所在买饭以供,宫人止食于道中客舍。宫人有持升馀糠米饭及燥蒜盐豉以进帝,帝啖之,御中黄门布被。次获嘉,市粗米饭,盛以瓦盆,帝啖两盂。有老父献蒸鸡,帝受之。至温,将谒陵,帝丧履,纳从者之履,下拜流涕,左右皆歔欷。及济河,张方帅骑三千,以阳燧青盖车奉迎。方拜谒,帝躬止之。辛巳,大赦,赏从者各有差。
109
冬十一月乙未,方请帝谒庙,因劫帝幸长安。方以所乘车入殿中,帝驰避后园竹中。方逼帝升车,左右中黄门鼓吹十二人步从,唯中书监卢志侍侧。方以帝幸其垒,帝令方具车载宫人宝物,军人因妻略后宫,分争府藏。魏晋已来之积,扫地无遗矣。行次新安,寒甚,帝堕马伤足,尚书高光进面衣,帝嘉之。河间王颙帅官属步骑三万,迎于霸上。颙前拜谒,帝下车止之。以征西府为宫。唯仆射荀藩、司隶刘暾、太常郑球、河南尹周馥与其遗官在洛阳,为留台,承制行事,号为东西台焉。丙午[32],留台大赦,改元复为永安。辛丑,复皇后羊氏。李雄僭号成都王,刘元海僭号汉王。
110
十二月丁亥,诏曰:“天祸晋邦,冢嗣莫继。成都王颖自在储贰,政绩亏损,四海失望,不可承重,其以王还第。豫章王炽先帝爱子,令问日新,四海注意,今以为皇太弟,以隆我晋邦。以司空越为太傅,与太宰颙夹辅朕躬。司徒王戎参录朝政,光禄大夫王衍为尚书左仆射。安南将军虓、安北将军浚[33]、平北将军腾各守本镇。高密王简为镇南将军,领司隶校尉,权镇洛阳;东中郎将模为宁北将军、都督冀州,镇于邺;镇南大将军刘弘领荆州,以镇南土。周馥、缪胤各还本部,百官皆复职。齐王冏前应还第,长沙王乂轻陷重刑,封其子绍为乐平县王[34],以奉其嗣。自顷戎车屡征,劳费人力,供御之物皆减三分之二,户调田租三分减一。蠲除苛政,爱人务本。清通之后,当还东京。”大赦,改元。以河间王颙都督中外诸军事。
111
112
夏四月,诏封乐平王绍为齐王[35]。丙子,张方废皇后羊氏。
113
六月甲子,侍中、司徒、安丰侯王戎薨。陇西太守韩稚攻秦州刺史张辅,杀之。李雄僭即帝位,国号蜀。
114
秋七月甲午,尚书诸曹火,烧崇礼闼。东海王越严兵徐方,将西迎大驾。成都王颖部将公师藩等聚众攻陷郡县,害阳平太守李志、汲郡太守张延等,转攻邺,平昌公模遣将军赵骧击破之。
115
八月辛丑[36],大赦。骠骑将军、范阳王虓逐冀州刺史李义。扬州刺史曹武杀丹杨太守朱建。李雄遣其将李骧寇汉安。车骑大将军刘弘逐平南将军、彭城王释于宛。
116
九月庚寅朔,公师藩又害平原太守王景、清河太守冯熊。庚子,豫州刺史刘乔攻范阳王虓于许昌,败之。壬子,以成都王颖为镇军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镇邺。河间王颙遣将军吕朗屯洛阳。
117
冬十月丙子,诏曰:“得豫州刺史刘乔檄,称颍川太守刘舆迫胁骠骑将军虓,距逆诏令,造构凶逆,擅劫郡县,合聚兵众,擅用苟晞为兖州,断截王命。镇南大将军、荆州刺史刘弘,平南将军、彭城王释等,其各勒所统,径会许昌,与乔并力。今遣右将军张方为大都督,统精卒十万,建武将军吕朗、广武将军骞䝙、建威将车刁默等为军前锋,共会许昌,除舆兄弟。”丁丑,使前车骑将军石超;北中郎将王阐讨舆等。赤气见于北方,东西竟天。有星孛于北斗。平昌公模遣将军宋胄等屯河桥。
118
十一月,立节将军周权诈被檄,自称平西将军,复皇后羊氏。洛阳令何乔攻权,杀之,复废皇后。
119
十二月,吕朗等东屯荥阳,成都王颖进据洛阳,张方、刘弘等并桉兵不能御。范阳王虓济自官渡,拔荥阳,斩石超;袭许昌,破刘乔于萧,乔奔南阳。右将军陈敏举兵反,自号楚公。矫称被中诏,从沔汉奉迎天子,逐扬州刺史刘机、丹杨太守王旷[37]。遣弟恢南略江州,刺史应邈奔弋阳。
120
光熙元年春正月戊子朔,日有蚀之。帝在长安。河间王颙闻刘乔破,大惧,遂杀张方,请和于东海王越,越不听。宋胄等破颖将楼裒[38],进逼洛阳,颖奔长安。
121
122
三月,东莱㡉令刘柏根反,自称㡉公,袭临淄,高密王简奔聊城。王浚遣将讨柏根,斩之。
123
夏四月己巳,东海王越屯于温。颙遣弘农太守彭随、北地太守刁默距祁弘等于湖。
124
125
壬辰,祁弘等与刁默战,默大败,颙、颖走南山,奔于宛[40]。弘等所部鲜卑大掠长安,杀二万馀人。是日,日光四散,赤如血。甲午又如之。
126
己亥,弘等奉帝还洛阳,帝乘牛车,行宫藉草,公卿跋涉。戊申,骠骑、范阳王虓杀司隶校尉邢乔。己酉,盗取太庙金匮及策文各四。
127
六月丙辰朔,至自长安,升旧殿,哀感流涕。谒于太庙。复皇后羊氏。辛未,大赦,改元。
128
秋七月乙酉朔,日有蚀之。太庙吏贾苞盗太庙灵衣及剑,伏诛。
129
八月,以太傅、东海王越录尚书,骠骑将军、范阳王虓为司空。
130
九月,顿丘太守冯嵩执成都王颖,送之于邺。进东嬴公腾爵为东燕王,平昌公模为南阳王。
131
132
133
帝之为太子也,朝廷咸知不堪政事,武帝亦疑焉。尝悉召东宫官属,使以尚书事令太子决之,帝不能对。贾妃遣左右代对,多引古义。给事张泓曰:“太子不学,陛下所知。今宜以事断,不可引书。”妃从之。泓乃具草,令帝书之。武帝览而大悦,太子遂安。及居大位,政出群下,纲纪大坏,货赂公行,势位之家,以贵陵物,忠贤路绝,谗邪得志,更相荐举,天下谓之互市焉。高平王沈作释时论,南阳鲁褒作钱神论,庐江杜嵩作任子春秋[41],皆疾时之作也。帝又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后因食䴵中毒而崩,或云司马越之鸩。
134
史臣曰:不才之子,则天称大,权非帝出,政迩宵人。褒姒共叔带并兴,襄后与犬戎俱运。昔者,丹朱不肖,赧王逃责,相彼凶德,事关休咎,方乎土梗,以坠其情。溽暑之气将阑,淫蛙之音罕记,乃彰嗤笑,用符颠陨。岂通才俊彦犹形于前代,增淫助虐独擅于当今者欤?物号忠良,于兹拔本,人称祅孽,自此疏源。长乐不祥,承华非命,生灵版荡,社稷丘墟。古者败国亡身,分镳共轸,不有乱常,则多庸暗。岂明神丧其精魄,武皇不知其子也!
135
赞曰:惠皇居尊,临朝听言。厥体斯昧,其情则昏。高台望子,长夜奚冤。金墉毁冕,荡阴释胄。及尔皆亡,滔天来遘。
136
137
- ↑ 永平元年 是年三月又改元“元康”,依例应作“元康元年”。此仍作“永平”,则三月改元后应出“元康”年号,使读者明白自此以下至九年皆“元康之年”。纪文此处既用“永平”,下文又不出“元康”,似自此至九年皆属“永平”矣。此为史例之失。
- ↑ 五月甲戌 五月癸未朔,此“甲戌”及下“壬午”均在四月,“五月”二字疑衍。
- ↑ 太原王泓薨 本书太原成王辅传“泓”作“弘”。且弘时已改中丘王。
- ↑ 安昌公石鉴薨 《通鉴考异》:本传封昌安县侯。斠注:以石〈其少〉、石定二墓碣证之,“安昌”当作“昌安”。
- ↑ 九月丙辰至东北竟天 九月甲午朔,甲午当在丙辰前。
- ↑ 安西将军夏侯骏 “骏”原作“俊”。周处传、文选潘岳关中诗注引王隐晋书、魏志夏侯渊传注引世语、通鉴八二叙此事此人并作“骏”,兹据改。
- ↑ 陇西王泰薨 通鉴八三“陇西”作“高密”。通鉴考异:“本传云;‘泰为尚书令,改封高密。’纪误。”
- ↑ 皇孙𧇃 愍怀太子传“𧇃”作“虨”。
- ↑ 略阳流人李庠害成都内史耿胜 “略阳”原作“洛阳”,依商榷校改。下永宁元年文及李特载记亦作“略阳”。“耿胜”,通鉴八三作“耿滕”。通鉴考异并云,李特载记及华阳国志均作“耿滕”。
- ↑ 犍为太守李密汶山太守霍固 通鉴考异:“按华阳国志,‘犍为太守李苾、汶山太守杨邠’,非密、固也。载记亦作‘李苾’,盖纪误。”
- ↑ 平东将军齐王冏 校文:据冏传,时为镇东大将军,故下癸亥诏文亦称“镇东”。
- ↑ 豫州刺史李毅 校文:考齐王冏传,时豫州刺史为何勖;成都王颖传,毅则冀州刺史,“豫”当为“冀”字之误。按:通鉴八四“豫”正作“冀”。
- ↑ 路季小黄公 齐王冏传、通鉴八四“路季”作“路秀”。
- ↑ 立吴王晏子国为汉王 周校:据武十三王传,“国”当作“固”。
- ↑ 下邳王靴薨 各本及音义皆作“靴”,宋本作“韩”。
- ↑ 以东平王楙为平东将军 “楙”原作“懋”。斠注:“懋”当从武纪及本传、东海王越传作“楙”。按:上文永平元年及音义、通鉴八四、通志一0皆作“楙”,今据改。
- ↑ 丁丑 举正:由上闰三月丙戌朔推之,丁丑当在八月。按:九月癸未朔,丁丑为八月二十五日。
- ↑ 司空何劭薨 据纪及劭传,上年四月劭迁司徒;据通鉴八四,本年正月迁太宰。此作“司空”,疑误。
- ↑ 害广汉太守张微自号大将军 华阳国志八、通鉴八四破德阳杀张微皆系于八月,在特称大将军之后。此并属之五月,恐误。又“张微”李特载记作“张征”。
- ↑ 封东莱王蕤子照为齐王 “东莱王”原作“东莱侯”。周校:据本爵当作“东莱王”。按:周说是,今据上永宁元年文及通志一0改。
- ↑ 正月甲子朔 正月乙亥朔,此误。
- ↑ 三月李特攻陷益州荆州刺史宋岱击特斩之 通鉴八五特攻陷益州在正月,斩特在二月。“宋岱”,罗尚传、郭舒传、孙旗传、通鉴八五并作“宗岱”。
- ↑ 兴晋侯羊玄之卒 校文:“侯”当从玄之传作“公”。
- ↑ 贾崇 陆机传作“贾棱”。
- ↑ 壬寅 是年十二月庚子朔,壬寅为初三日。“壬寅”上当有“十二月”。下“丙辰”上,五行志下及宋书五行志五均有“十二月”可证。
- ↑ 甲子大赦 通鉴八五系于永兴元年。甲子为正月二十六日。通鉴考异云:帝纪“太安二年十二月甲子大赦”,“永兴元年正月大赦改元”疑是一事。
- ↑ 前南平内史王矩前吴兴内史顾秘 周校:两“内史”矩传及周玘传皆作“太守”。按:晋制,以郡为国,内史治民事,若郡太守。国除为郡,复称太守。然二名往往混淆,史家亦互称之。此其一例,后不悉举。
- ↑ 李雄自郫城攻益州刺史罗尚 华阳国志八、通鉴八五均谓此事在闰十二月,此脱书月。
- ↑ 正月丙午尚书令乐广卒 世说言语注引晋阳秋云,成都王起兵,长沙王猜广,遂以忧卒。广传亦谓死于颖、乂遘难时。通鉴考异引晋春秋谓颖太安二年七月起兵,八月乐广自裁。二年八月壬寅朔,亦有丙午日。
- ↑ 高密王简 按:通鉴八五“简”作“略”。通鉴考异云宗室传高密孝王略字元简,盖“简”即“略”也。按:刘暾传亦作“略”,盖以字行。
- ↑ 庚申 原作“庚辰”。七月丙申朔,无庚辰,今从宋本改。
- ↑ 丙午 举正:“丙午”书“辛丑”前,误。按:十一月乙未朔,丙午为十二日,辛丑为初七。
- ↑ 安北将军浚 “浚”原作“浚”。周校:安北将军时为王浚。今据怀纪、成都王颖传及本传改。
- ↑ 封其子绍为乐平县王 考异:齐王冏传,永兴初,赦其三子超、冰、英还第,封超为县王,以继冏祀。超与绍本一人,转写之讹,当以“超”为正。
- ↑ 诏封乐平王绍为齐王 “绍”当作“超”,见前校。
- ↑ 八月辛丑 举正:辛丑当在七月。
- ↑ 王旷 陈敏传作“王广”。
- ↑ 楼裒 河间王颙传、通鉴八六皆作“楼褒”。
- ↑ 甲子 举正:正月戊子朔,不得有甲子日。
- ↑ 颙颖走南山奔于宛 颙传及通鉴八六皆云颙单马入太白山;颖传谓颖自华阴趣武关。颖、颙所走异道,此“颖”字疑衍。
- ↑ 杜嵩 杜夷传作“杜嵩”。
138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