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经常向我索取新作的家长,她在这本书还没出版时,就读完了这里所有的文章。
1
她说:“之前我也读了一些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但经常是失望。读的时候觉得说得句句有理,放下书时却觉得什么也不会。有的书甚至只是在炫耀“成功”,让人越读越自卑,越读越不知该如何做家长了。读了你的这些文章,我才真正知道面对孩子时应该如何想,如何做。我的孩子现在已上初中了,只恨没早些时候读到这些文章,你为什么不早些写出来呢?!
2
我写得不算太慢,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写下这二十几万字,但我确实是准备了很长时间,至少有十几年,从工作到研究,再到亲自把孩子一天天带大。
3
我知道,许多家长是非常渴望学习的。这些年来市场上一直不缺少家庭教育方面的图书,这也讲明了人们在这方面的需求。我本人自从有了孩子,也读了不少谈家庭教育的书。有专家写的,有成功家长写的,也有翻译和“编”出来的。这些书,有的让人受益匪浅,大多数令人失望,更有一些粗制滥造的东西,读了让人生气。每次站在书店里,看着那么多令人眼花缭乱、头晕目眩的谈家庭教育的书,我总在心底暗暗感叹:家庭教育何其重要,家长们确实需要一些好书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可要选到一本不唬人、不蒙人、不讲套话、更不误导人,既科学实用、通俗易懂,又具有操作性的好书是多么不容易啊!
4
作为家长,我深知什么样的书对我是有用的。所以,当我经过长长的酝酿和准备,开始动手写这本书时,内心充满虔诚。我必须做到让购买我的书的家长觉得这本书对他们有用,否则,不如不写。
5
我周围的一些亲戚朋友,以及更多的“亲戚的亲戚”、“朋友的朋友”看到这些文章后,给了不少积极的反馈。这更鼓舞我把每篇文章认认真真地写好。感谢作家出版社,使这本书得以正式出版,能被更多的家长看到。如果这本书同样能使更多的家长们感到“实用”,那是我最感到欣慰的。
6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个书名,毫无比较“妈妈”和“老师”这两个主体的想法,更无轻视教师育人功能的意图。在这里只是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D每位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家庭是他的第一教育场所,也是最重要的教育场所,父母就是对他影响最深刻的第一任老师。一个人如果没有获得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多半很难在他身上正常实现�D从这个意义上说,“妈妈”的重要性胜过“老师”。书中处处提到我的女儿圆圆,更多地表现了她的优点。我无意树一个“成功典范”,只是想通过我教育女儿这一“个案”,来呈现一些正确的教育理念,与更多的父母们分享一些有效的教育经验。我女儿是个普通的孩子,她也有自己的缺点和毛病。由于本书并非重在写她个人,所以和主题相关性不大的内容就“忽略不计”了。同时,也基于我女儿并非“楷模”而只是案例主角的想法,本书只写出她的乳名,一些不相关的信息则隐去一一这也是为了尊重她的意见,相信大家能够理解。在这里我要谢谢我的女儿,是她成全了我的“经验”。
7
同时,也感谢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先生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朱旭东先生对本书的推荐,能得到他们的肯定和支持,我深感荣幸。特别是钱理群先生,他并不认识我,在没有人引荐的情况下,先生居然能够在百忙中抽时间看我寄去的稿子。他不但对个别不妥当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而且欣然同意推荐本书,先生做出选择判断的唯一标准就是书稿的质量。先生退休后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投放到教育公益事业上,此时,我成为了直接受益人;我知道,先生这样热心而无偿地推荐这本书,实是因为他心里装着中国教育,他的服务目标指向的是更多的家长和教师。在此再次向先生表示敬意和感谢!
8
如果读者朋友们对本书观点有疑问和不同意见,或者有什么需要咨询和反馈的,欢迎通过作者简介处我的邮箱和博客联系我。
9
10
愿天下的孩子都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愿天下父母都在养儿育女中感受到美和幸福!
11
12
13
本书作者既是好妈妈又是好老师,写本书意在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因有感于家庭教育的被忽视与不得法,而取名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慈的书,是难得的家教读本,既敢直面教育问厄.又深入地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惫,最,要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心。
14
本书可供家长读、教师读,像我这样关心教育的人也会从中得到教益。�D若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
15
我原来只看到我的孩子和你的孩子之间的差别。自从,了你的这些文章.才发现这差别原来是我和你之间的�D作为母亲,你是把孩子精心教育大了.我其实只是把孩子养活大了。
16
17
你的每篇文章都像一个小宝库.外表粉起来也许很平常,只要走进去了,就会有惊人的发现。这些文章读一次根本不够.值得反复读。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收获,都让我感动和欣容。事实上你的文章不仅提高了我教育孩子的水平,也推动了我自身作为家长、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成长!
18
�D一位网友给作者的博客留言以前我也读了一些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但经常令人失望。读的时候觉褥说褥句句有理.放下书时却觉得什么也不会;有的书甚至只是在炫姐‘成功”.让人越读越自卑,越读越不知道该如何做家长了。读了你的这些文章.我才真正知道面对孩子时应该如何想.如何做;我的孩子现在已经上初中了,只恨没有早一些读到这些文章,你为什么不早些写出来呢?!
19
20